-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峡县生态经济发展十年的规划的研究
西峽县生态经济发展十年规划研究∗
张会儒,唐守正,汤孟平,洪玲霞,雷相东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091
E-mail: huiru@
摘 要 在分析西峡县区域特征、生态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峡县今后十年生态
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区域布局、重点发展项目、投资与效益和对策措施等。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发展规划 战略 西峡
西峡县是河南省资源大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二
十多年来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发展生态经济的基础,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和产业,绿
色产品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在特色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缺乏对资源的统筹规划,
部分产业盲目发展,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矛盾日趋尖锐。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协调经
济发展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使西峡经济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成为当务之急,这正是制定
西峡县生态经济发展十年规划的目的所在。按照可持续发展原理和生态经济学理论,编制一
套切实可行的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科学布局,统筹安排,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促
使西峡经济走可持续发展和具有地方特色之路,实现 “经济强县、生态大县、旅游名县”的
目标,这不仅符合中央提出的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而且对西峡县今后的经济发展、生
态环境保护以及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区域环境和基础
1.1 自然及社会经济概况
西峡位于豫西南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西部边缘,介于北纬 33˚05’~33˚48’ ,东经
111˚01’~111˚46’ ,东临内乡县,南依淅川县,西与陕西省的商南县和湖北省的陨县为邻,
北以老界岭为界和卢氏、嵩县、栾川接壤。境内山脉起伏,峰峦叠嶂,河谷纵横,地域辽阔。
县域形似枫叶,南北长约 78.3 公里,东西宽约 79 公里,总面积 3453.9 平方公里,合 518
万亩, 为河南省第二地域大县。西峡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中药材资源、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 76.8%,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有 38 种,其
中石墨总储量 1.6 亿吨,为亚洲四大矿床之一。《本草纲目》中记载的 1800 多种药材,西峡
就有 1300 多种,其中有 14 种属名贵稀有中药材。1993 年在西峡发现了大面积的恐龙蛋化
∗此项目为中国林科院和西峡县科技合作项目。参加此项目的还有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所的史良树同志,河
南省西峡县的黄保同、姚可畏、赵红婷等同志参与了资料的收集,在此表示感谢。
-1-
石群,震惊海内外,因此被誉为“恐龙之乡”。县域盛产各种林副土特产品。其中香菇、猕
猴桃和山茱萸的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全县总人口 42.6 万, 其中农业人口 34.1 万。 2000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23.7 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产值达到 8.3 亿元, 第二产业产值达到
10.2 亿元, 第三产业产值达 5.2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130 元。
1.2 生态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西峡县委、县政府立足西峡县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制定了
建设 “经济强县、生态大县、旅游名县”的奋斗目标,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县域经济
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00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 23.7 亿元,增长 11.2%,地方财政收
入达到 1.1 亿元,增长 9.7%,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2 130 元,增长 4.2% 。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
13.5 亿元,其中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80% 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 70% 以
上来自特色农业。食用菌产业坚持 “一菌为主、多菌并举、稳定规模、提高效益”的发展思
路,不断调整优化食用菌产业结构。全县年产香菇 4000 万袋,“龙乡牌”香菇被评为‘99
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拥有全国第一大香菇交易市场——双龙香菇市场,年交易额
已达到7 亿多元;林果产业突出猕猴桃,全县猕猴桃生产基地面积达到 7.5 万亩,年产量 450
万公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