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6周 专项限时练6.docVIP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6周 专项限时练6.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6周 专项限时练6

专项限时练6 古诗鉴赏 (用时:45分钟 满分:44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本题共2小题,11分) 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①,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曲池荷 卢照邻②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注 ①伦:同等,同类。②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长期仕途失意。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李诗中“不相伦”意谓世人重花轻叶,“金盆”表现了对花的偏爱。 B.李诗“惟有”二句与首二句形成对比,表现荷花花叶相守,不向世俗屈服的品格。 C.卢诗写“浮香”绕岸,实际表现的是夏荷的盛开,以嗅觉写之,十分巧妙。 D.卢诗“常恐”二字带来角色转换,由前面诗人的观赏,变为荷花的倾诉。 E.两首诗都描写了荷花开放、荷叶铺陈之美和花残叶败的凄凉景象。 答案 BE  解析 B项“表现荷花花叶相守、不向世俗屈服的品格”错,对比的作用是表现荷花花叶的命运与其他花的不同。E项“都描写了”“花残叶败的凄凉景象”错,卢诗中相关内容表达的是对未来的担忧。 2.这两首咏物言志诗都写了荷花,但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李诗:描写了荷花与荷叶一起开合舒卷,翠减红衰的景象,表现了它们休戚与共的关系,借此表达了诗人对同甘共苦的美好人际关系的赞美。 ②卢诗:先写荷花溢香、荷叶田田的景象,暗喻自己才华卓著;又写荷花对秋风零落的恐惧,暗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忧虑。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本题共2小题,11分) 莎衣① 杨朴②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③紫绶金章④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 ①莎衣:即蓑衣。②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③直饶:纵使,即使。④紫绶金章:绶,系印环的丝带。金章,金质的官印。紫色的绶带和金质官印,代指高贵的官爵。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句“软绿柔蓝”写出了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绿”“蓝”写色彩鲜明,“软”“柔”点明质地轻柔。 B.“倚船吟钓正相宜”,作者认为在船上,一边吟诗一边钓鱼,这是最合适的搭配,塑造了一个非同一般的渔翁形象。 C.颔联中的“蒹葭”指芦苇,“菡萏”指荷花,“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船上。 D.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图。 E.颈联写渔人赏景饮酒,洒脱豪放,渔舍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 答案 BE 解析 B项应是穿着蓑衣来吟诗或者钓鱼,是最合适的。E项写的是醉后和晴时脱下蓑衣,洒脱自在。 4.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中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伊”表面上指的是蓑衣,实际上指的是隐居生活。尽管官员的服饰(金印)极其尊贵,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作者借对蓑衣的喜爱,既表达了对亲近自然、洒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又表达了厌恶官场、不愿做官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本题共2小题,11分)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 吴文英②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 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浪淘沙”是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称“卖花声”。南唐李煜变为长短句,一般多用于中调、长调。后来由柳永、周邦彦等人演变为“浪淘沙慢”。 B.词中的“一年佳节”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一般有登高、赏秋、饮菊花茶、佩戴茱萸等习俗。它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C.西厢,就是指西厢房。传统四合院中一般北面是正房,东西两面都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 D.本词表达了词人的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 E.“秋色”“雁声”和“斜阳”是词人对景思亲及其人生感慨,如周邦彦有“雁背夕阳红欲暮”之叹,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伤。 答案 AB 解析 A项通常以58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