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剖析与对策.docVIP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剖析与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剖析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剖析与对策 于 滨1, (1.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基础社科部,杭州 310018;) 摘要: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目前高校少数学生仍存在着对政治理论课的厌学情绪,辅导员、班主任及高校政工干部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部分学生也存在着逆反心理,因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其逆反心理,确保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逆反心理;大学生心理;原因;对策 The Simplye Analyse of Antagonistic Psychology in university students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YU Bin1 (1.College of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2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kes certain effect, but few students still detest studying the political course at present.Counsellor ,.When form master , political work cadre carry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 to them,the university student have antagonistic psychology. So it is essential to take the antagonistic psychology that effectual way dispels young students, so as to ensure the pertinence , initiative and substantial results of the moral work.. Key words: Antagonistic psychology, Psychology of the college student,Reason,Measure 近年来,为了适应改革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说服力、吸引力,从中央到各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这类课仍然存在厌学情绪,到课率和课堂秩序仍然靠“考勤”和“考试”来维持。同时,辅导员、班主任及政工干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有些学生有逆反心理,与老师“唱对台戏”,对此产生了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想模式和传统观念模式的教育背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以一般常态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逆反心理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向心理倾向。这种消极的抵抗心理,会使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长此以往,还可能导致矛盾激化。这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影响了其实效性。因此,认真研究这部分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寻求缓解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对保证完成以育人为中心的各项教育、教学和管理任务,培养合格人才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造成部分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原因 第一,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根本环境,它是人生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温室”中长大,倍受家人的呵护和宠爱,久而久之有些学生就养成了自私、任性、好胜的性格。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关系紧张,时常争执,学生为此苦恼、难过,但又没有办法去改变,只能以逃避的形式表达内心的不满,不知不觉间他们的性格就变得偏激、固执或叛逆。有的父母以专制的方式管教学生,个性温顺的孩子会顺从父母及老师的权威,而个性强的学生则会反弹,日久便形成逆反心理。 第二,思想教育工作方式不当。大学生不喜欢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喜欢形成自己的个性,教师如果不了解这些新特点和新变化,一味生搬硬套传统教育模式,必然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如果不善于抓积极因素,缺乏依靠学生骨干、科学手段和先进人物强化激励的意识,而喜欢用强制、居高临下的方法,疏于理性则会引起学生反感。有的教师认为其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保证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而疏于管理与培养学生的思想、心理素质和作风。有的教师言行不一,不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更容易引发和助长一些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逆反心理。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