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普利策获奖者
阿尔罗瓦西扎
阿尔瓦罗·西扎,葡萄牙著名建筑师,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注重在现代设计与历史环境之间建立深刻的联系,并因其个性化的品质和对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敏锐捕捉,而受到普遍关注和承认。
个人简历
* 1933 生于葡萄牙马特西诺斯(Matosinhos)
* 1949-1955 就读于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
* 1955-1958 在波儿图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费尔南多·塔沃拉(Fernando tavora)的事务所工作
* 1976 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 1987 获葡萄牙建筑师协会奖
* 1988 获西班牙建筑师协金奖、阿尔瓦·阿尔托(Aalva·Alato)
* 1989 基金会金奖、哈佛大学“威尔士五子奖”(Prince of Wales)、欧洲建筑奖。
* 1992 获普利茨凯奖
* 1993 获葡萄牙建筑师协会国家奖
* 1998 获“高松宫殿下”世界文化奖
* 2000- 法国波尔图大学教授,瑞士洛桑理工大学和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东南大学等校客座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和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荣誉会员,欧洲艺术与科学院名誉会员
作品和言论
西扎的作品遍及欧洲各地,获得过欧洲建筑奖,普利茨凯奖,哈佛城市设计奖等一系列建筑界重要奖项。90年代以来,西扎更是完成了西班牙圣地亚哥加里西安当代艺术中心,波儿图大学建筑系馆、福尔诺斯教区中心教堂,以及波儿图当代艺术中心等重要工程。他在“加里西安当代艺术博物馆”获得普利茨凯奖后说:“我有权力说它参照了城市的整个历史,而不仅仅是现在,这样的结果不是来源于历史参照的消除,而是尝试创造一种现代与历史的共存。”
在40多年的建筑实践中,西扎并没有系统地从事过建筑理论的研究,但他却在实践中写下很多饶有趣味的短文,这些短文将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思考进行了记录与总结,他说:“除了反思每次设计的心路历程之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加精确和深刻的理论分析可做。”
建筑风格及思想
乡土情结
阿尔瓦罗·西扎是伴随着他的祖国从封闭走向开放而成长起来的建筑师。他的主要思想与理念,成型于20世纪50年代——葡萄牙建筑的一个重要时期。随着国门的逐渐打开,葡萄牙在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与世界的差距,对其建筑发展产生了强烈刺激力;而与此同时,那些根植于本土传统的文化诉求,在与全球化抑或是现代化浪潮的相互激荡中,更表达出前所未有的强烈。
正是在上述时代背景之下,西扎早期建筑作品表现出对源于“地方”与“乡土”的形式敏锐,通过致力于用现代的手法演绎葡萄牙传统,西扎发展了他独特的空间技巧和建筑语言,为他随后的建筑创作积淀了原型性的力量。
以波诺瓦茶室(Boa Nova Tea House, Portugal,1958-1961)为例,整个建筑的体量与屋项形式,使其如同是从满布岩石的海岬地段中生长出来;平面布局,反映了建筑与地质结构相适应的处理方法;空间中多样的门窗开口设计,以不同的方式增强着室内与周边景观之间的联系;出挑很深的屋檐,把红木天花延伸至室外,形成一个减弱当地强烈阳光的防护;加上覆盖暖红板瓦的单坡屋顶,木窗木板的装修,白色粉墙等源自于地中海岸传统的建筑构造的运用……以上种种都无不体现了西扎对于葡萄牙乡土建筑传统的探求。
极简主义
受到卢斯(Adolf Loos)等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的影响,西扎的建筑也表现出摒弃装饰的倾向。他曾说:“最使不安的是建筑中的浪费现象,无论是用材还是用光。”所以,他力图用简洁的形式表现建筑内在的丰富性,这实质上是基于重视细部、重视建筑与人的亲和性基础之上的对建筑“简约”的追求。
这种“简洁的丰富”,在西扎的圣玛利亚教堂设计(Santa Maria Church and Parish Center, Marco de Canavezes, Portugal, 1990-1996)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堂的入口凹陷于两个高耸的简洁建筑体量之间,超高尺度的门扇便使得身临其下的人们顿时感受到了教堂的庄严肃穆;教堂的精神性集中体现于室内的用光,一侧的墙体呈弧形突出,倾斜地伸向圣徒们的头顶上方,而紧靠着天棚的三个大窗,则将圣洁而神秘的光线也由此从头顶播撒下来——这使人容易联想到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埃(Le·Corbusier)的名作朗香(Ronchamp)教堂,它同样也采用了厚重墙体的塑性来操作光线——这面厚重的墙体使光线显得遥远而圣洁。这是传统的教堂模式,但其造型却是现代手法。
尊重环境
西扎十分尊重建筑所处环境的本身特性,即所谓“场所精神”。他认为,新的建筑应该归属或融入该地区的传统。他曾写道:“新因素的加入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