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桃花源记》(第2课时) 导学案
拜泉县国富镇中心学校 姜丹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交通”、“无论”等古今异义词和“咸”、“具”等文言副词的意义。
2.了解文言文中省略句的用法。
3.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
4.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学习重点】目标1、3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激情导入:(2分钟)
二、自学感悟:(5分钟)
复习重点句子翻译,背诵第1-3段。
合作探究(10分钟)
师: 在大家对桃源的印象当中啊,特别用了两个词——美而神奇。可是呢,放我仔细一想,桃源一个宁静的山村,一群热情的村民不过是农夫山泉有点甜罢了。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稀奇呢?你觉得呢
师:当时那个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师:我们的渔人就来自这样的乱世。文章刚才那位同学说就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的。今天我们就化身为渔人,以渔人的目光来再看桃源。让渔人最惊叹的会是什么呢?来看二三段。找一找你的发现。可以在旁边做一做批注。
1.阅读第2、3段,用文中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⑴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⑵描写桃花源里环境安宁、和平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⑶体现桃花源人幸福快乐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体现桃花源人淳朴、热情的特点的句子: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什么画面?,请你用“这里的 美,你看(听) ”句式任选一个景点来描绘。
(1)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颗别的树,一眼望去,就想是一片粉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彩蝶。
(2)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际,就像是一块偌大的毡子。田野里,牛羊在安闲地吃草,溪水在静静地流淌,清风将柳树轻轻飘扬。
(3)田池美。你看:田地肥美,庄家茁壮成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莲花舒展着宽大的荷叶,蜻蜓静静地停在荷叶边上。
(4)民风淳朴(人美)。你看,男耕女织,和谐亲密,老人、小孩都怡然自乐。对素不相识的渔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
3.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令人信服。而后又说“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则使人觉得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作者以此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4.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他描写这一世外桃源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生活宁静、和乐、富足,自由平等的生活环境。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
成语:世外桃源
四、小组展评:(10分钟)
1.第1题各小组抢答。我们还感觉到了村人对外人的信任,在这里我发现陶渊明先生把所有表示人称的词都省略了,我们试试给他填进去,能填吗?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师:为了我们初学者方便,我们会把这些词都放进去,可以吗?读读看,想想,我可以把这些词保留进来吗?
2.第2题,教师任点4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点评或补充。
3.第3、4题老师点拨。师:重读这两段文字,再次品味桃源的风光,我们发现,渔人在这里得到的不仅仅是乱世当中的一种安宁与安乐,我们还发现属于陶渊明在语言上新的的感受,你能整理一下吗?说说你的收获吗?对于陶渊明的语言,你有什么发现吗?
4、陶渊明用这样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可是,这个桃源到底有没有嘛?这是我们昨天同学最疑惑的问题?
5、5、师小结:在深深地叹惋中,先生远去了,但是他追寻的身影,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心里,来看一看吧,先生的一生就是这样追寻的一生啊。
年轻的时候,他做官,希望大济苍生,可是官场污浊,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后来选择了归隐,可是,生活依然窘困,写此文的时候,他已经五十七岁了,年近花甲,但世人都不相信有这样的梦想,无人问津时,他依然有梦,在桃花源诗的最后,他写了这样的两句:“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我希望能够驾着清风高高的飞扬去寻找我们的同道之人啊。先生的贡献就在这里了,他给我们乱世之中的世人一块“恬静的心田”。
六、拓展提高:(15分钟)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