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拿”字处置式.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也谈“拿”字处置式

也谈“拿”字处置式-汉语言文学 也谈“拿”字处置式 摘 要:本文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拿”字的语法化过程,进而对“拿”字处置式的形成机制做出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拿” 处置式 形成机制 一、引言 处置式作为汉语的重要语法格式之一,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过去,人们在研究汉语处置式时,大都将研究重点放在“把/将”字句上。然而,从元代开始,“拿”字处置式也渐渐衍生出了处置义。就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拿”字处置式已经发展出了“把”字处置式无法代替的功能。这也是我们得以继续探索“拿”字处置式的重要原因。 二、“拿”字处置式的历时考察 “拿”字出现的时间大约在唐代。《说文·手部》对“拿”字的解释为:“拏,持也。”如: (1)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2)漂旋弄天影,古桧拿云臂。(李贺《昌谷诗》) 太田辰夫在《中国语历史文法》中指出:“拿在元代就有用于表材料、工具的介词用法。”并举出两个例子: (3)我拿一块砖头打的那狗叫,必有人出来。(勘头巾) (4)拿那大棒子着实的打上一千下。(争报恩) 于红岩(2001)指出:“拿字用作处置介词最早始于元代。”并举出两例: (5)张千,你拿那老子高高的吊起!放下问事帘来,我问这老子!(援引于文第3例) (6)(正末唱)只他那粉壁纸,水翁小。拿他在当街里烤。(援引于文第4例) 例(5)为典型的处置式,格式可抽象为“N1+拿+N2+V”。例(6)的抽象格式为“拿+N+V”。这也是宋元明时期“拿”字句最为典型的格式,此时,“拿”已进入连动结构中,如: (7)且拿我入城,投杨氏姊,丐三二百千,旬日便谋东归江淮避乱也。(北宋《太平广记》) (8)就拿苕帚来扫地。(元《老乞大谚解》) (9)手里拿着槌儿不住的打。(明《三宝太监西洋记》) 此时,“把”字句表示处置式已经专门化,所以,表工具便由“拿”来承担。如: (10)快拿咱们的拄杖来搅料。(元《老乞大新释》 (11)原来没有男人拿扁担挑水的规矩。(同上) 清代,“拿”字处置式则更为贴近现代汉语的用法。如: (12)难道玉贤竟拿我当强盗待吗?(刘鹗《老残游记》 (13)你们拿我当愚人待,什么事我不知?(曹雪芹《红楼梦》) 在同一部作品中,“拿”字句还出现了另外的一种格式: (14)比不得你,拿着我的话当耳旁风。(曹雪芹《红楼梦》) “拿”字后面有体标记“着”,这也说明,这一时期,即便是在处置式当中,“拿”的动作义仍然较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拿”字处置式日臻完善,并且发展出了几种不能与“把”字处置式相替换的类型。(石毓智,2011) (一)VO熟语类处置结构 (15)她在施舍我?还是吃饱饭没事干拿我找乐子?(卞庆奎《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16)当然,有些孩子拿我寻开心,但这并没有让我烦恼,反正每个人都有被取笑的时候。(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 (二)办法类处置结构 (17)第一次和爸爸打球,我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 (18)人都在烤着了,还能拿他怎么办?(王小波《文明与反讽》) (三)“拿”引进的无定名词 “把”字处置式所引进的受事名词都是有定的。如: (19)把那本书给我。 “拿”字处置式引进的受事名词多为无定的。如: (20)后来他拿出香烟,叼在嘴上。(王小波《未来世界》) 石毓智(2011)将这种格式称为“连动式的处置结构”。 “拿”字句中引进的受事名词,有时也可以是有定的,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如: (21)我却总不拿这类下流的放在眼里。(梁遇春《又是一年春草绿》) (22)给贵宾的房间要重新装修,拿一间房间做书房。(沈德飞《张学良幽禁雪窦山的日子》) 上述两例中的“拿”均可以用“把”替换,替换之后,除了降低了受事的位移性之外,其余基本不变。 正如石毓智(2011)所说,“如果着眼于受事的位移,就会选择拿字连动式;如果只强调对受事的处置,则选择把字结构。” 三、“拿”字处置式的形成机制 现代汉语里的介词大多由动词演变而来,而一个动词演变为一个介词,势必要经过四个步骤: 1.适宜的语义基础; 2.合适的句法条件; 3.高频使用; 4.功能专门化。 下面,我们依据以上条件来考察“拿”字处置式是如何形成的。 (一)适宜的语义基础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拿”的第一条解释为“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搬动(东西)。”这也是“拿”的基本义。它的其他义项均是从这个义项引申而来的。 早在“拿”字出现之时,“把”就已经发展出了“处置”义。向上追溯,“把”字在先秦时期就表示“拿”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pad0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