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国藩的家风与家教的概述.doc
曾国藩的家风与家教的概述
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家风和家教,历来重到后人重视.曾氏深受传统思想濡染,具有很强的家庭观念.终其一生,家风的传承,家族的事务,家人的生活,家书的撰写,占用了他的大量精力,也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而他,从来是乐此不疲的.
本文尝试从五个方面对曾国藩的家风与家教作出分析,相信对今人不无启示意义.
一 尊爱先辈,着意总结,奠立家风基石
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 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1]1这副由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撰写的对联,既是曾麟书的夫子自道之辞,也是曾氏家风传承的真实情形.
曾姓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一个古老而又兴旺的姓氏,曾氏后裔皆以曾参为始祖.清顺治元年( 1644 年) ,曾孟学携家族迁至湖南衡山白果,客居30 余年,再迁至湘乡荷塘二十四都,最后定居于沙溪石牌熊家湾,是为大界曾氏之始.嘉庆十三年( 1808 年) ,曾竞希率全家迁至湖南湘乡县城南百余里外的偏僻山村白杨坪,这里就成为曾国藩的老家和出生地.曾竞希生子曾玉屏( 族中称为”星冈公”) ,曾玉屏生子曾麟书 ( 族中称为”竹亭公”) ,曾麟书生子曾国藩.曾孟学的曾孙曾应贞( 族中称为”元吉公”) 是曾国藩一族的近祖,他勤于耕作,家境日渐丰裕,开启了大界曾氏繁荣昌盛之象,也奠定了曾氏家族”耕读传家”的基础.
作为儿孙,曾国藩继承了中国社会”孝”的传统,对父祖毕恭毕敬,对家事尽心尽力,在总结和传承耕读家风上用力尤多.他虽然在家事上有不论巨细、过于琐碎的毛病,甚至因此受到过父亲的批评,但其用心与初衷是无可厚非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曾国藩是先辈的好后代、祖父的好孙子、父母的好儿子,他还是叔叔的好侄子、舅舅的好外甥、岳父的好女婿.毫无疑问,他那种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在任何时候、任何社会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
曾国藩的一生,受祖父辈的影响很大.祖父曾玉屏的言行举止和治家之道,他着意模仿、努力发扬.父亲曾麟书、叔父曾骥云对祖父的敬重和孝顺,他们刻苦治学、热心公益的品德,以及母亲坚强乐观的性格,都对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来,他为祖父撰《大界墓表》,其中写道: “国藩窃观王考府君( 作者按: 指曾玉屏) 威仪言论,实有雄伟非常之概,而终老山林,曾无奇遇重事,一发其意.”又说: “吾兄弟威重智略,不逮府君远甚也,其风采亦可想已.”[2]
他对祖父的那份崇拜与敬重溢于言表.他又为父亲撰《台洲墓表》,把曾麟书对曾玉屏的孝敬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又对叔父曾骥云”推甘让善,老而弥恭”的品格大加赞扬[3].
父祖之中,对曾国藩影响最大、也是他最为敬重的,恐怕还要数祖父”星冈公”曾玉屏.
曾国藩自幼在祖父身边长大,思想与言行深受其影响,他对祖父的敬佩甚至达到了崇拜的程度.曾国藩说过: “余常细观星冈公仪表绝人,全在一重字.余行路容止亦颇重厚,盖取法于星冈公.”[4]
祖父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他也着意模仿: “吾近有二事效法祖父,一曰起早,二曰勤洗脚,似于身体大有裨益.”[5]
”眠食有恒及洗脚二事,星冈公行之四十年,余亦学行七年矣.”[6]
在写给诸弟和子侄的信中,他常常引用星冈公的一些格言,如1866 年曾国荃弹劾湖广总督官文,曾国藩在信中劝他”缓图”: “星冈公教人常言: ‘晓得下塘,须要晓得上岸.’又云: ‘怕临老打扫脚棍.’兄衰年多病,位高名重,深虑打扫脚棍,蹈陆、叶、何、黄之覆辙.自金陵克后,常思退休藏拙”,”望弟平平和和做一两年,送阿兄上岸后,再行轰轰烈烈做去”[7].
对于祖父摸索和总结的以”耕读”为本的家风,曾国藩更是深以为然,大力发扬.他说: “吾家代代皆有世德明训,惟星冈公之教尤应慎守牢记.”[6]
他把祖父的家风总结为”书蔬鱼猪早扫考宝”8 个字,称”星冈公生平于此数端最为认真”,并打算用八字诀作一寿屏送给曾国潢夫妇,”使后世子孙知吾兄弟家教,亦知吾兄弟风趣也”[8].
曾玉屏那种老成稳重、坚忍刚强的性格,在曾国藩身上有很明显的体现.曾玉屏多次教导后辈要以”懦弱无刚”4 字为耻,曾国藩则以”打脱牙齿和血吞”的”挺”字经为第一要诀,无疑是其具体的发展.1839 年,曾国藩金榜题名并进入翰林之列后,曾玉屏冷静地告诫曾麟书说: “宽一( 作者按:
曾国藩乳名) 虽点翰林,我家仍靠作田为业,不可靠他吃饭.”[6]
晚年仍坚持下地种菜、拾粪,不弃勤俭家风.曾国藩进京前,毕恭毕敬地向祖父说道:
”此次进京,求公教训.”曾玉屏语重心长地说: “尔的官是做不尽的,尔的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满招损,谦受益,尔若不傲,便好全了.”[9]
作为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老人,曾玉屏身上具备的这种甘守寒素、深明大义的品质,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在曾国藩身上,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