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朗诵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提问:作者认为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能否用一个字概括?而上句中的比喻又是从哪几个角度入手的呢? * * 1、春花( )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长风万里送( ),对此可以酣高楼。 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 )。 4、落霞与孤鹜齐飞,( )共长天一色。 5、无边(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停车坐爱枫林晚,( )红于二月花。 7、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 )。 8、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 )竞自由。 9、( )秋雨愁煞人。 请选择适当词语填空 秋月 秋雁 秋雨 秋水 落木 霜叶 秋瑟瑟 霜天 秋风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王国维(清) 以上诗句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为什么? 郁 达 夫 作者简介 郁达夫 (1895~1945)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 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其中小说《沉沦》为其代表作。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28年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战爆发后,在南洋进行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代表作:小说《沉沦》 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点缀 ( ) 辍学( ) 混沌( ) 馄饨( ) 萧条( ) 笙箫( ) 落蕊( ) 一椽( ) 槐树( ) 平仄( ) 著单衣( ) zhuì chuò dùn tún xiāo xiāo ruǐ chuán huái zè zhuó 郁达夫(右)、郭沫若(中)、斯诺在一起 写作背景: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一九三三年四月由上海迁居杭州,这段时间他思想苦闷,游山玩水,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一九三四年七月酷热,郁达夫“不远千里” ,从杭州赶到北平,饱尝了故都的秋“味”,于1934年8月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 从标题看,文章的落脚点是什么? 什么地方的秋? 写故都的秋天,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秋天的一种怀念之情,这是一篇写景散文。 思考1、在郁达夫笔下,北国的秋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清、静、悲凉 思考2、南国之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凋得慢、来得润、显得淡……总让人看不饱、尝不透、玩不足 (3-11) 思考1、主要从声音和色彩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文章一共写了五幅图画,请找出来,并概括其特点。 秋院 思考2、故都的秋难道就只有这些景物吗?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些景物作为描写对象? 规律:以情选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 作者所选用的这些景物都是作者感情的体现物,在这些景物最能体现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浓浓的怀念之情。 思考1、从这些景物描写看,作者的心境是什么样的? 忧郁、孤独、苦闷 思考2、郁达夫为什么这么忧郁、孤独、苦闷呢? 第12段 先在文章找原因 特别的个人气质——抑郁善感。 特别的人生经历——自幼多病,三岁丧父,长子早死。旅居日本10年饱受屈辱。回到国内,当局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他为个人生计倍受颠沛流离之苦 。 特别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提倡“静的文学”,写的多是“静如止水的遁世文字”,认为“文学作品就是作者的自序传”。 返回 作家作品 钱塘江秋潮 钱塘秋潮 荔枝湾 廿四桥明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