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件(人民版选修四).pptVIP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件(人民版选修四).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件(人民版选修四)

孔子地位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礼》《乐》,《周易》,《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执政思想、民族性格、知识分子等)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青少年时代 2、齐国岁月 3、从政鲁国( 51—54岁:从政生涯,人生辉煌) 4、周游列国(55—68岁:颠沛流离) 5、晚年结局( 68—73岁:落叶归根) 据考证,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还有一个半残废的哥哥和一个姐姐,对家庭, 他要挑起这担子来,他的责任很重。 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 (1)离鲁适齐的原因: (2)在齐国的主要活动: (3)结果:遭反对,返鲁国 管理内政:中都宰 司空 大司寇 55岁左右仕途失意。 以后再也没有为官 外交胜利:夹谷之会 改革碰壁 失意去鲁 公元前500年,孔子作为主持礼仪的副使,参加了齐景公提议举行的齐鲁两国之间的夹谷之会。当他看到齐国组织一批人企图制造混乱、劫持鲁定公的时候,挺身来到齐景公面前,指责齐国失礼。当时周礼是诸侯的行为准则,失礼即成为丑闻。齐景公见势不妙,当即承认错误,挥退众人。齐人不肯就此罢休,在起草盟约时提出,如果齐国有事出兵,鲁国必须派300乘兵车相助,否则就是破坏盟约。孔子针锋相对地提出,齐国必须归还强占鲁国的汶阳之田,否则也是破坏联盟。孔子就是这样利用周礼和自己的勇敢机智,顶住了强齐的外交攻势,为鲁国争得了荣誉和利益。 接连出现了两件对孔子不利的事情。一是由于夹谷之会的失利,加之担心鲁国的强盛,齐景公接受大夫黎祖的献计,派人给鲁国送来美女与骏马。鲁定公与季孙氏欣然接受后,沉醉于女乐中,三月不理朝政,不见孔子。二是鲁公郊祭,按惯例,仪式结束后,要把祭肉分给大臣,每次都有孔子一份,但这次却有意没有给孔子,使孔子感到愤懑。失意的孔子于是决定辞去职务,离开鲁国,希望到其他诸侯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 孔子希望用西周的政治制 度治理动荡变革的社会 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成为最负盛名的伟大教育家。 孔子的教育事迹及思想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 孔子的弟子中,有些人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其情感之深,胜于父子兄弟。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成为最负盛名的伟大教育家。孔子是具有高尚师德的一代宗师。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个人修养: 1、背景 2、个人因素 孔子“正名”的目的是什么? 在大变动的春秋战国时期,道德沦丧,天下无道,礼坏乐崩,为了维护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做到尊尊、亲亲,孔子在“礼”的基础上提出了“正名”。 如何理解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才标准? “内圣”-----具有高度道德修养的人, “外王”----------施行仁政,建立事功者。 儒家把能够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视为古代社会理想的政治人才。 简要说明孔子提出的“仁”的意义。 积极意义: 仁即爱人,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爱护人民的主张;仁还提出忘我的、无私的、积极奋发、自强不息的现实态度。 消极意义(目的): “仁”的思想必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ny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