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共25张PPT).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共25张PPT).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共25张PPT)

我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朱元璋(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朱元璋为什么要灭元? 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民不聊生 时间: 都城: 开国皇帝: 一、明朝的建立 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 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西汉高祖刘邦 东汉光武帝刘秀 我该怎样做才能加强君权呢? 阅读课文第 67-68 页,思考: 二、 朱元璋强化皇权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的权力; 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3、八股取士 皇帝 太 尉 军 事 御史 大夫 监 察 郡守 县令 最高统治者 丞 相 行 政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秦) 相权太大 琉 球 澎 湖 元朝: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杀掉宰相胡惟庸 片段1.“胡惟庸案”——立竿见影的行政机构改革 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两汉时期,丞相拜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到宋朝时,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直接废除了丞相,并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六部)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吏部 (三司) 布政司 按察司 都 司 皇帝 行政机构改革 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①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②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想一想: 朱元璋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这些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但形成专权, 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 一如实回答。太祖笑道:“说得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出一身冷汗。 1.通过故事思考朱元璋是通过什么措施知道宋濂请客这个事的? 2.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3.特点是什么? 4.有什么作用?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皇帝的侍卫亲军,监管缉捕,刑狱等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加强明朝君权。 据明史记载,锦衣卫常用的刑具有18套,什么夹棍、脑箍、拦马棍、钉指等等都包括其内。 凡是有一点对皇帝不利的言论都逃不过他们的耳目,当地的官吏也不敢随便过问他们的事情。只要流露出对他们的不满,都有可能被抓去受刑,而一旦被特务们抓去,那就是九死一生,最轻也要落个残疾的下场。  锦衣卫掌管侦查、审讯始于(   ) 明太祖 明朝锦衣卫印 东厂(明成祖成立了东厂),锦衣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联系现实,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 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隐私权、名誉权、言论自由权)和人身自由权等 历史与现实 思考:科举制创制于哪个朝代?完善于那个朝代? 如果你是明朝当时的考生,你如何备考? 隋朝:创立 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完善 唐太宗扩建国学,状元称号 武则天首创武举与殿试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主要内容 明朝科举考试基本特点: 1. 只允许在《四书》 、《五经》范围内中的命题。 2.答卷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允许有自己的观点。 3.考试文体必须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八股取士 开始于明朝,结束于清末。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①材料中的“焚书”、“咸阳之郊所坑者”是什么 朝代发生的什么事情? ②作者认为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 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考试形式刻板,不利教育的发展,也禁锢思想,扼杀人才,应试者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阻碍社会的发展。 秦朝 焚书坑儒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花生 向日葵 (一)、明朝的农业(南美洲传入中国) 苏州的丝,杭州的绸, 南京云锦苏杭愁。 苏州是明代丝织业 中心 (二)、明朝的手工业(棉纺织业、制瓷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