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明师魏树人百年度树人.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极拳明师——魏树人百年树人(转载) 作者: 蓝晟 我第一次见到魏树人老师,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秋天。 当时,在台湾开9 家跆拳道武馆,学过多家太极拳, 培养的学生曾获得过亚洲推手冠军的郭正勋,又一次来到 魏老师家中学太极拳老六路。郭正勋长的身材魁梧,力大 气壮,与世界各地的太极高手推手(他的学生是亚洲推手 冠军)从没失过手,但是,在魏老师面前 “就像一个皮球 一样,一拍就弹跳而起,或魏老师手指一个方位就往哪个 方向去。太不可思议了!(郭正勋语)” 一次,美国的潘丽文来,魏树人老师只用两手轻轻捏 着潘丽文的肩衣领,就把潘丽文打得使从身前弹跳而起。 弹跳而起的潘丽文落地后笑盈盈凑过来,恳求魏老师再发 一次,好让她再感受感受,为什么没有觉察到有很大的力, 而自己就腾空而起呢?更奇怪的是自己特别舒服,就像醍 醐灌顶了一般,一种难以形容的酣畅感弥漫全身。 我的一位练太极拳多年并以教太极拳为职业的好朋友 杨云中,更是经常向魏老师请教揉手,但是,不管杨云中 是否用力,是否有所防范,是否采取什么招法,每次和魏 老师一接手,就弹跳而起;或者, “哎呀”一声蹬蹬推出 好几步。在我看来,年仅40 岁的杨云中的推手功夫已是相 当不错的了。但是,为什么在魏老师面前,就像一个几岁 的孩子或一个气球被大人轻飘飘地给拍起来了呢?而被打 的杨云中,在连续被魏老师发出去几十次之后,反而感觉 周身暖融融的呢? 于是,我开始酝酿采访魏树人老师。 千古不绝太极魂 1959 年底,因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及心律不齐、左心 房传导阻滞等疾病,魏树人不得以才在大夫的建议下学练 太极拳。于是,魏树人就踏上了学练太极拳的道路。他先 向盖殿勋学习简化24 式及88 式等国家在杨式太极拳基础 上编创的标准套路,陈式太极拳第一趟、第二趟,短剑等; 跟蒋玉堃学武当对剑,太极对棒;跟东单的刘步堂学习太 极刀,太极剑等。学了一段时间,魏树人老师的神经衰弱 症就好了,但是,左心房传导阻滞却效果不大。不过,他 对太极拳的兴趣却越来越大了。甚至找出杨澄甫在20 世纪 30 年代出版的刀、枪、杆合编一本书,专门学其中的太极 对练,这套对练很少有人练过,所以在北京的太极拳拳友 中引起了轰动,负责编创国家统编太极拳的李天冀也用自 己所掌握的武当对剑来换这套太极对练。当时,正处于文 革时期,刚刚被解放出来的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齐 一、文学研究所所长王平凡也慕名向魏老师学习。 魏老师以前练了28 年太极拳,但是越练越感到困惑, 觉得太极拳也不过如此。也难怪魏树人有这样的想法,他 1959 年因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及心律不齐、左心房传导阻 滞而学练太极拳之后,拜访了北京城几乎所有的太极名家, 但没有看到传说中能把人发得蹦跳而起的太极拳。学过简 化24 式及88 式国家标准套路、陈式太极拳第一趟和第二 趟、短剑、武当对剑、太极对棒、太极刀、太极剑、太极 对练的魏树人虽然神经衰弱症好了,但是,左心房传导阻 滞却效果不大。如是,他才有太极拳不过如此的念头。当 时的魏树人颇有些 “自以为是” (魏树人语),直到有一 天他遇到汪永泉。 1976 年,齐一和王平凡偶然看到汪永泉指导几个人练 太极拳,发现这个太极拳和他们所学所见的都不一样。只 是,他们很纳闷,因为汪永泉教拳很怪:一是不让人看; 二是不教,三是不对外谈。一来二去熟了,他们于1977 年 请汪永泉老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拳,在学拳间隙,齐一 问汪永泉:“您的野马分鬃为什么跟杨澄甫的不一样,是 怎么回事。”汪老师说: “哎,杨家就是这么传下来的, 就得这么练,杨健候这么教我的我就这么练,这里头有许 多内容都与杨澄甫教的不一样。简单举两个例子来说吧, 一般的揽雀尾没有掤、捋、挤、按这四个内劲的走法;白 鹤亮翅里也没有什么沙窝底、四隅的说法,在玉女穿梭里 边,更没有递肘腾手、凤凰抬头、山劈五岳、摘星换月等 内功劲法。这都是我跟杨澄甫的父亲杨健候学的。” 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大地正掀起挖掘整理优秀传统 文化的热潮,齐一、王平凡一听,就以社会科学工作者的 洞察力敏锐地察觉到这是国宝,如果不完整地整理继承下 来,就太可惜了,就有失传的可能。于是就动员汪永泉老 师系统讲解并整理成书以便流传后世。 “齐一、王平凡他们动员了4 年(也进一步考察了4 年,觉得确实是杨家传下来的东西)汪永泉老师才同意, 这才请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