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在战车上应用
50年代(继往开来) 60年代(辉煌岁月) 70~90年代(群雄争霸) 20世纪90年代至今(家族兴旺) 2.2 坦克的发展 美国“斯特莱克”轮式装甲车 俄罗斯“BTR90”轮式装甲车 瑞士“锯脂鲤”轮式装甲车 意大利“半人马座”轮式装甲车 2.2 坦克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至今(家族兴旺) 中国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中国的坦克工业经历了修理、仿制、自行研制生产几个阶段。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有专业的坦克装甲车辆研究所、发动机研究所、工厂及院校。 2.2 坦克的发展 车重:51t; 尺寸:全长10米,车长7.6米,宽3.5米,高2.37米; 最大公路速度:80千米/小时; 越野最大时速:60千米/小时。 99式坦克 2000米距离上击穿850毫米的均质装甲,而使用特种合金穿甲弹时,同距离穿甲能力达960毫米以上。 美国M1A2主战坦克在2000米距离上的穿甲能力为810毫米; 德国的豹2A6主战坦克约为900毫米; 日本的90式主战坦克为650毫米。 常规武器用钢主要包括厚壁大口径火炮身管用钢、炮弹弹体用钢、均质装甲钢和导弹发动机壳体用钢 2.3 坦克上常用钢及性能 坦克装甲车等设备常用的材料为钢,钢用量通常占整体材料的50%左右。 * 第二节 材料在战车上的应用 第二节 材料在战车上的应用 一、中国古代战车的发展 二、现代战车 三、坦克上常用钢及性能 四、其他材料在坦克上的应用及发展 什么是战车? 用于作战的车辆 战车又称兵车。盛行于春秋、战国。每辆配有一定数量的将士,故往往用战车数量计算兵力。现泛指作战用的车辆。 《管子·山国轨》:“国为师旅,战车敺就。” 《战国策·秦策一》:“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 陈毅《野营》诗:“恶风暴雨住无家,日日野营转战车。” 战车与坦克一样同属于装甲车辆大家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步兵战车的作战性能越来越先进。 一、中国古代战车的发展 战车和车战,兴起于我国商代,鼎盛于西周,春秋,没落于战国至汉初。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它曾经成为战场的主宰,它的结构战术也几经变革,但是它本身造价高昂,机动性低,地形要求高(基本只适于在开阔平原作战)等缺点也使它最终为更灵活多变的步骑兵所取代,最终成为一种辅助型防御兵器。以后出名的汉代卫青所用的武刚车,晋将马隆所造成的偏箱车,所起的作用就都是一种辎重的运载工具和机动防御工事。 春秋时期的战车配备甲士三名,三人各有不同的分工,一人负责驾车称为“御者”,一名负责远距离射击称为“射”或“多射”,一名负责近距离的短兵格斗称为“戎右”。 御者 射 戎右 商周、春秋时期车的车轴、轮毂都还是木制的,摩擦阻力大,所以车辆需要的牵引力也更大,一匹马难以拉动,更不用说快速奔跑了,因此冲锋陷阵的战车普遍采用四匹马,甚至六匹马。 战国时期,随着铁的普及,人们开始在车轴、轮毂之间加上金属环,也就是原始的金属轴瓦套在车轴外的 “釭”,嵌在轮毂中的 “锏”,这样木与木的接触变成了铁与铁,大大减少了摩擦系数。 战国时代的战车分为三种:一是轻车,二是斗车,三是冲车。 顾名思义,名字不同,它的配置及使用方法也就不同,轻车,大家应该知道“轻车熟路”这个成语,他的特点就是“轻”,就像现在的越野车,轻便灵巧,机动快速。 冲车,类似于重型坦克,应该是4匹马(6、8)以上来牵拉,强调速度与冲击力(攻击力)、防护性。 斗车则是防护性、速度、攻击力的平衡配比的产物。 春秋战国时期,铜还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材料,不如铁的成本低廉,因此人们舍不得用铜制做滑动轴承。能够冶炼生铁后则迅速把它用到了车轴上再加上木工等其它技术方面的发展,车辆的自重降低,车轴可以更细,这自然也使得牵引所需的马匹数量大大减少,甚至降低到了一匹马即可。这时单辕就不行了,只有两根辕架设到马的两边才能实现单马牵引。所以战国时期,双辕车开始出现,到了汉代,中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双辕车就成了主流。 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单辕 双辕马车 秦朝战车的乘法和使用情况,可以从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战车兵得到准确反映。尽管出土时木质车体已经朽毁,但从陶质的战马、甲士的分布情形可以看出:每乘战车仍然是前驾4马,甲士3人,战车的形制也没有很大变化。 秦汉之交,汉将樊哙曾以轻车和骑兵攻破雍南;汝阴侯夏侯婴善用战车,曾4次以战车突击立功;车骑将军灌婴曾以车骑追击项羽至东城。说明在汉初的战争中,战车仍然发挥着一定作用。 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 秦始皇兵马俑 汉代,正是中国古代战车走向消亡的时期。在汉初,战车还算是一个重要的辅助兵种.比如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步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