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美教学一种社会学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期待美教学一种社会学分析

期待美的教学一种社会学的分析   [摘要]美的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实现美的教学一方面需要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强调过程性评价、体验性评价;另一方面要使师生成为创造美、发现关、欣赏美的人。目前,在对美的教学的探索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美的泛化、美的形式化、美的唯美化、美的工具化等。美的本质应该是自由与善,荑的教学的本质应该是对自由与善的追求,评价教学是否是美的教学的标准应该就是看其是否体现了自由与善的品质。美的教学的标准是和谐,但更应该是冲突。适当创设冲突的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其对美的感受。   [关键词]美的教学;教学美;美的主体;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1)02―0047-04      任何一节成功的课,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从美学意义上看都应该是美的。因此,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美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充满了严密的科学性和巧妙的艺术性并体验到美的教学。从严格意义上说,美的教学与教学美是不一样的。前者针对的是教学整体,而后者针对的是局部,前者包含后者。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暂且把二者视为一类,其目的在于指出目前教学中关于美的研究的问题。      一、美的教学的主体:谁在言说与欣赏美       美的教学应该存在于充分体现师生创造性和个性的常态课堂教学中,在这里,教师与学生不仅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能力,而且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情感能力,使情感能力适时地投入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并且达到“情是蕴寓着理的情,理是渗透着情的理”的状态。   然而,我们发现,美的教学往往并不存在于常态的课堂上,而是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能手的评选课中。在这种教学中,观摩者往往能够看到师生间互动流畅,关系和谐,课堂气氛融洽。殊不知,这样的教学需要教师打磨很多次。美的表面的背后是师生身心的疲惫与无奈。课堂教学评价的现实主体是评价标准的制定者,师生没有参与标准制定的权力,更没有评价的权力,也就是说,对于自己的课堂没有发言权。这就使得教???不得不努力去迎合评价者的需要与爱好,而学生和自身的需要却被搁置在一边。也就是说,美的教学的主体是“局外人”,是那些管理者或评价者在言说与欣赏着美的教学,这种美是为他们而呈现的。这可以说是目前教学的现状,但却是对美的教学的异化。   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他们对教学美的欣赏与言说最有发言权。只有尊重师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才真正是美的教学。要实现师生对教学美的言说与欣赏,一方面需要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模式,让教师和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强调过程性评价、体验性评价,改变单一性的评价标准,使教学成为师生创造美、发现美、欣赏美的家园。这样的教学才不是流于形式的美的教学,而是师生生命充盈的美的教学;另一方面要使师生成为创造美、发现美、欣赏美的人。美的人是实现美的教学的前提,美的人主要包括人的理性辩证化和感性多元化。理性的辩证化则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变动不拘的反映与适应。感性多元化反映在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价值观、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的差异上。这不仅需要师生共同提高美的素养,更主要的是要去除功利心态,把教学当作体验生活、实现价值、发现自我的舞台。      二、美的教学的问题:现实困惑      (一)美的泛化   毫无疑问,美元处不在,但这并不等于说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该刻意制造所谓的美,也不等于说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应该披上美的外衣。美不能泛化。有学者认为“妙用导语,让学生发现文本美;把握诵读,让学生欣赏节奏美;自由放飞想象,让学生感受意境美;机智解答疑问,让学生体会幽默美;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寻求合作美;尊重学生的创造,让学生感受成功美”。这实际上有美的泛化的嫌疑,如“把握诵读,让学生欣赏节奏美”未必恰当。诵读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课文内容带给我们的美的体验。比如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课文把我们带入了一种唯美的时空,而不是抑扬顿挫的节奏美的感悟。又如,对于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有人认为“仅告诉学生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然后进行练习计算,这就远离了生活,难有美感可言。从教学的美感性来设计这节课,首先就会考虑到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的出现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是创造美的结果。教学这一课就应重演、再现人类研究、创造出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最初阶段的情境,体验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生动一幕,以充分显现教学内容的美感”。这就好像如果我们读到文字就应该想起如果没有古人发明活字印刷术就没有今天,应该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一样。如果这也是教学美的话,真不知道教学中还有哪里不是美的,甚至是一只粉笔头我们都可以从中挖掘出诸多的美的因素。这种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