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 实用中药鉴定学课件典型实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黄 实用中药鉴定学课件典型实例.ppt

* 【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主产地】 河南省武陟、温县、博爱等县。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洗净,鲜用者习称“鲜地黄”。将鲜生地缓缓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习称“生地黄”。酒炖或蒸至黑润,晒干,习称“熟地黄”。 【性状鉴别】 药材特征 鲜生地 (1)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直径2~9cm。(2)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横长皮孔以及不规则疤痕(3)肉质易断,断面皮部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4)气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黄 (1)多不规则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形,稍扁而扭曲,长6~12cm,直径3~6cm(2)表面棕黑色,极皱缩,具不规则横曲纹(3)体重质较软而韧,断面棕黑色 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4)无臭,味微甜。 饮片 生地黄 : 为不规则类圆形厚片,切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油润黏性,中间隐现菊花心纹理,周边灰黑色或棕灰色,皱缩;质柔软,坚实;无臭,味微甜。 熟地黄: 形如生地黄片,表面乌黑发亮,质滋润而柔软,易粘连;味甜或微有酒气。H:\药材图片-根\021 【显微鉴别】 块根横切面 鲜地黄 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②皮层细胞排列疏松,散有多数分泌细胞,含橘黄色油滴,偶有石细胞③韧皮部较宽,分泌细胞较少④形成层成环⑤木质部射线较宽,导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状。H:\图-7-75.gif 粉末 生地黄 深棕色,味微甜。①木栓细胞淡棕色,断面观类长方形,排列整齐②薄壁细胞类圆形,内含类圆形细胞核。分泌细胞与一般的薄壁细胞相似,内含橙黄色或橙红色油滴状物③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直径约至92μm。 【成分】 鲜地黄 ①环烯醚萜苷类,如梓醇、益母草苷、二氢梓醇、桃叶珊瑚苷及地黄苷A、B、C、D等②多种糖类,如水苏糖及地黄多糖RPS~b等③含有多种氨基酸 环烯醚萜苷类成分为主要活性成分,也是使地黄变黑的成分。地黄多糖 RPS~b是地黄中兼具免疫与抑瘤活性的有效成分。 生地黄 主含环烯醚萜及其苷,如梓醇、桃叶珊瑚苷和地黄苷A、B、C、D,尚含地黄素A、B、C、D等。 [检查]本品总灰分不得过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