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大耳羊舍饲高效.DOC

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大耳羊舍饲高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大耳羊舍饲高效

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 成 果 名 称: 大耳羊舍饲高效育肥关键技术和肉用特性研究 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正东农牧集团 主 要 完成人: 徐刚毅、王志全、代中春、杜林、樊朝亮、张鑫道、程婷婷、秦文 鉴定组织单位: 四川省科技厅 鉴 定 时 间: 2007.5.17 成 果 水 平: 国内先进 成 果 简 介: 1、该项目通过试验研究,研制出了秸秆和干划料为主的肉羊舍饲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秸秆资源,降低了舍饲养羊成本、母羊的瘫痪和难产率、羔羊出生死亡率和羊群发病率,提高了养羊经济效益,为进一步发展节粮型养羊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2、该项目采用秸秆综合加工、不同原料日粮配制、不同营养水平、微生态制剂、抗菌素制剂和酶制剂等技术,提高了断奶羔羊的生长速度和育肥效果,肥育羔羊的日增重达150-220克,效果显著,为积极发展规模舍饲肉山羊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3、该项目通过系统研究,揭示了不同日龄简阳大耳羊感官、理化性质及加工、食用、营养等肉质特性,提出基于综合品质特性及商业性目的,以利用9月龄左右大耳羊为佳的结论,为大耳羊的商业化合理利用和发挥生产潜力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研制和提出了提高简阳大耳羊的肉用品质和商业利用率的配套技术。 4、该项目自2004年在简阳市的11个乡(镇)实施以来,极大地促进了当地肉羊业的发展,累计新增出栏肉羊20多万只,出售种羊8千多只,存栏20多万只。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为促进资阳市“千万工程”项目的实施和肉出羊产业化进程提供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 成 果 名 称: 核桃杂交育种与丰产配套技术研究及推广 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广元市朝天区林业局、成都市清白江林业局、德阳市绵竹林业局、四川省林科院、成都市林科所 主 要 完成人: 肖千文、周兰英、蒲光兰、向永宗、张尚杰、胡庭兴、庞永长、韩华柏、唐礼贵 鉴定组织单位: 四川省科技厅 鉴 定 时 间: 2007.5.18 成 果 水 平: 国际先进 成 果 简 介: 1、通过对核桃受精机理、花粉生理和生长发育的深入研究,找到了调控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方法,为核桃超短期杂交遗传育种奠定了基础。 2、选用云林A7与漾濞核桃杂交的子代为母本,四川NJ1-5、GY1-3、HJ1、BJ3作为父本,3年时间就获得1年生开花挂果的26个早实子代,得到700余份育种新材料,缩短了育种周期。填补了核桃早实杂交育种的空白。 3、首次在国内大规模推广胚芽嫁接技术,嫁接株数达1400万株;采用整形、环剥、保花保果等丰产栽培技术的系统集成组装,大幅度提高了四川核桃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加核桃产量。 4、通过核桃杂交育种和丰产配套技术研究及推广,产、学、研紧密结合,建立科技合作基地5个,培养了硕士、博士10余人,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林农超过10万人次;在全省21市州广泛推广,仅资阳、巴中、广元、甘孜和凉山5个市州,增收达11.24亿元;发表论文12篇,合编专著1部,获国家科技部扶贫奖1项。 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 成 果 名 称: 烯效唑调控水稻的机理与应用 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双流县农村发展局 主 要 完成人: 杨文钰、任万军、樊高琼、樊雄伟、邓先和 鉴定组织单位: 四川省科技厅 鉴 定 时 间: 2007.5.16 成 果 水 平: 国内领先 成 果 简 介: 1.该项目通过烯效唑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品质影响的系统研究,明确了烯效唑对水稻壮苗抗寒的效果及激素生理,以及生育后期改善源、库关系,增加有效穗和实粒数的效果及机理,并阐明了烯效唑对提高稻米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的效果及内在机制。 2.该项目针对四川盆地水稻育秧期间易遭受低温危害、秧苗坐蔸死苗严重、水稻迟栽面积较大以及后期早衰等问题,研究形成了一套先进实用的烯效唑调控水稻的技术,并开发出效果良好的水稻浸种剂产品。该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前期壮苗、增大秧龄弹性,后期延缓衰老,改善品质,提高产量。 3.该项目通过示范、培训等多种推广手段,促进了研究成果向生产力的快速转化。1994年-2007年在四川全省范围内累计推广2000多万亩,平均增产6.5%,产投比达到39.1:1,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 成 果 名 称: 攀西地区增粮增收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西昌市人民政府、西昌学院和凉山州农业局等 主 要 完成人: 袁继超、蔡光泽、杨世民、董 瑛、赵 超 鉴定组织单位: 四川省科技厅 鉴 定 时 间: 2007.5.9 成 果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