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方历史与文化.pptVIP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地方历史文化 主讲人:邹文卿 博士 zwq162@163.com 山西,这方地处黄河中游的沃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古至今,山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一直在全国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中国的历史有多么悠久,三晋文明的渊源就有多么深远;太行吕梁的黄土有多么厚实,三晋文化的蕴涵就有多么深邃。 但是,在如今世人的心中,山西除了黄土、风沙与煤炭,似乎就剩下了贫穷、落后与封闭了。 国人对山西历史文化知之甚少,更令人赧颜的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年青一代,对自己的家乡误解很深。 这对于今天的山西是极不公平的! 当代上海文化名人余秋雨先生曾写过一篇散文《抱愧山西》,长期以来,他一直误认为山西是中国贫穷落后的地方之一,但当了解到山西仅仅在不到百年之前,曾是中国最富的省份时,不禁为自己过去误解了山西而深感愧疚。 本门课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让在座的同学们都能够理解山西,热爱山西。学习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摒弃其糟粕,承袭其精华,相信山西一定会从历史的沉寂中再次崛起! 第一讲:概述 气候地理环境: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缘,是华北平原、蒙古草原和黄土高原三大自然单元衔接的地区。 山西位于温带草原带和温带森林草原地带,历史上的山西温气候暖湿润、雨量充沛、植被繁茂、湖泊广布、河川盈溢的水乡泽国。 春秋时期:“泛舟之役” 西汉时期:汉武帝《秋风辞》“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今日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但从历史文献所记载的资料看,它的流量之大,湖薮之多,远超过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 西周时期昭余祁为全国十薮之一,据卫星影像透视,今介休、平遥、祁县、文水、文城诸县之间有一封闭式洼地,方圆数百里,乃昭余祁旧地。 文湖:东西十五里,南北三十里,湖址在今汾阳县肖家庄一带 洞过泽:在今榆次县西境,陈侃村一带 王泽:湖址在今新绛县东南境,浍河下游流入汾河一带 方泽:在当今万荣县西北境,黄河左岸一带 矿产资源丰富 曾子:“晋楚之地,不可及也” 山西处在山地高原地带,地质结构复杂,地层较为齐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几乎可以说“有山必有矿”。 秦汉时期,山西已是闻名于世的“盐铁之乡”。 起源地、发祥地、摇篮 四山环抱,襟山带河,南依中原腹地,北望草原大漠,表里山河,形势完固,是人类最古老、最重要的起源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华夏文明的摇篮之一。 就现今境内发现的旧石器遗址来说,数量与密度均居全国之冠,仅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就发现272处。其中在山西西南部芮城发现的西侯渡遗址,是东亚地区最早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存,而且确认遗址中发现的哺乳动物骨骼的颜色是火烤所致,证明早在180万年前远古人类就在山西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和繁衍,已开始懂得火的使用。匼河文化、丁村文化、汾河文化等等。 这些都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说明这些分布于山西中南部的文化是一脉相承、土生土长和自行发展的一种文化形态,与欧洲的石器明显有别,集中代表了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 新时期时代的文化遗存,山西更是随处可见,已知者就数以千计之多,襄汾陶寺城址的发现,更是“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等古史传说的现实史影,而垣曲商城的发现也说明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天然熔炉 山西特殊的地理形势决定了其是农耕与游牧两大文明形态的对峙、冲突、交流和融会的大舞台,是中华民族融合的天然熔炉,也是中原汉族政权抗拒北方少数民族南侵的主要战场。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以农耕定居的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峙、冲突、交流与融合最为激烈和引人注目。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这种交锋和融合的前线与重要中心。从远在皇帝甚至之前开始,直到晚近,山西都是民族大融合的主要舞台之一。 民族交流和融合的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促进了少数民族社会的转型和进步,另一方面又不断给古老文明的山西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鲜卑族崇信佛教的产物,融会了各民族以至包括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的技术和工艺成就; 辽代应县木塔:佛教传入和各民族文化、科技交融的例证; 中国辽金佛寺中最大的殿堂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面东背西,与一般寺院坐北朝南不同,就与契丹族“信鬼拜日”以东为上的习俗有关。 为数众多的壁画也反映出各民族文化、艺术和科技等交流、融会的史实,如芮城永乐宫三清殿元代壁画、隰县明代小西天华三会等; 大同铜火锅,更是塞外少数民族生活、艺术和科技三位一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