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语》复习zhj.ppt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复习zhj

为政以德;第一课? ;背诵2.1 、2.3 、13.6 、16.1;1.为何要“为政以德”? ——2.1(统治者角度)和2.3(被统治者角度) ;2.如何“为政以德”? 富民、教民、举贤、正己;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举贤;1.众星拱北 2.陈力就列 成语积累 3.开柙出虎 4.既来之,则安之.(古今意思的区别) 5.分崩离析 6.大动干戈 7.祸起萧墙 8.鸣鼓而攻之 9.风行草偃: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 10.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 11.节用爱民 12.季孙之忧;克己复礼; 第二课? ;背诵抽查;一、标题含义;三、如何恢复“周礼”?;四、“孝悌”内涵;五、理解“礼”和“仁”的含义及其关系;六、礼、仁、孝三者关系; 知其不可而为之; 第四课 知其不可而为之;背诵抽查; 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2、内涵;了解古代隐士的处世方式和他们对孔子的态度.;14.39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如何评价“避人之士”与“避世之士”;如何评价“避人之士”与“避世之士”;复习目标: 1、背诵1.6 、 5.26两章 2、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思,并重点掌握“立、达、盍、诸”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并默写下列语句:就近取譬、被发左衽、一匡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理解“忠恕”内涵 5、认清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 的区别。 6、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背诵抽查;“仁”内涵;实践“仁”的途径; 认清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仁者爱人 1、⑴)能近取譬,推己及人,从主观愿望出发,达到博施济众的效果。 ⑵ 孔子的“仁爱观”是以孝悌为根本的,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孔子“仁爱观”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孔子更看重大节大信。;2、⑴忠,即尽心待人的原则 ⑵“仁”是“礼”的道德情感依据和基础??? “礼”是“仁”在制度和礼节上的表现形式。孔子提醒乐师注意脚下,向他介绍在座的人,这都是“相师之道”,是礼节;孔子帮助乐师,能做到言辞恳切,礼节周到,态度诚挚,是有仁爱之心的表现。 3、⑴“义”或“是否合乎义”。 ⑵子贡只立足于管仲的个人行为,认为他不合乎礼,因而不仁。但孔子立足于国家社稷,认为管仲能辅佐齐桓公,匡正天下,使百姓免遭异族的奴役,他的行为合乎“义”的标准,不能只从小节小信来要求他,因此肯定管仲是“仁者”。;(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君子之风;复习目标: 1、背诵15.9、4.16、6.11、7.16、7.19、6.23、8.7章。 2、掌握“游、喻、鄙、奚、乐、文”在文中的含义,掌握“孙、耻、饭、枕、知”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3、理解并积累成语:杀身成仁、患得患失、无所不至、箪食陋巷、发愤忘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4、理解“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仁以为己任”的句式特点。 5、理解孔子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君子自我修养的内容和要求。 6、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 7、理解安贫乐道和“浮云”的含义。; 君子之风; 君子自我修养(“质”)的具体体现:; 君子自我修养(“质”)的具体体现:; “文”与“质”的关系:;君子之风 1、甲⑴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 “过眼云烟”;浮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2分,写出一点,意思符合即可) ⑵一致。孔子认为义与利并不是绝对矛盾的,他不反对正当地求利;但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孔子认为要以“道”和“义”为重,反对见利忘义。(2分,分析正确,阐述合理得分,有欠缺酌扣) 乙--符合。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因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3分,判断正确1分,说明理由2分。意思符合即可);2、(1)孔子:重义并不排斥利。韩非子:只重利完全排斥义。(2分。答对一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