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周年纪念大会.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十周年纪念大会

葛洲坝水利枢纽运行30周年 2011年8月5日,三峡集团公司举行葛洲坝水利枢纽运行30周年纪念大会。葛洲坝集团党委书记丁焰章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把人生与这座大坝密切相关的十几万建设者又拉回到人们的视野。   芦席棚里绽放的青春   傍晚时分,70岁的朱传清坐在小区灰旧的门楼下。这里是望洲岗,葛洲坝人聚居区之一。记者造访的这个傍晚,小区随处可见像朱传清这样的老人面容安详,慢条斯理。他们的故事都与不远处的大坝紧密相连。   41年前,朱传清刚从部队复员就和一百多名全是复退军人的恩施老乡,一路唱着军歌来到镇镜山下。   “当时这里全是坟包。”朱传清和战友们最初的工作是把这里荡平,用芦苇扎成了一排排简易的房子。是时,十多万的建设者绝大部分都住在用芦苇搭建的临时住房里。   在当时物资极其匮乏的情况下,葛洲坝工区是按“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建设的,基地设施都是按照工区的需求简易配置,基本生活功能都不完备。   “工地条件十分艰苦,连桌椅、板凳都很少。”曾任葛洲坝集团副总工程师的任尚卿回忆说,他们也和一线工人一样,住在芦席棚里,在大通铺上进行计算、制图,进行施工技术方案优化。   在一个起着薄雾的初冬凌晨,经过三天两夜的航行,梁淑洁一行30多名武汉知青终于到达九码头,上了工区派来的卡车。汽车渐渐驶离市区,清冷晨风掠过青春的脸庞。看见那一排芦席棚的那一刻,有的人欢呼,有的人突然掩面哭泣。她在一篇文章动情地回忆说,至今仍忘不了芦苇发出的淡淡清香。   为什么要那么拼命   朱传清身高1米80,膀阔腰圆。即便70岁了,讲起话来依然声如洪钟。这样的体质让他成为工地上最艰苦的浇筑工,这是葛洲坝工地三大最艰苦工种之首。   “最初混凝土都是人工用箩筐挑进仓的,有人累得倒进混凝土堆里。”朱传清说,浇筑工人一下班,全身上下被水泥裹着,“只有两个眼睛珠骨碌碌地转,认不清谁是谁。第二天一拍工服,能掉下几斤混凝土来。”   1977年从武汉来的女知青胡爱华来到工地,她被分配在砂石分局九队。上班第一天就是在水塘中挖基坑。她记得,工友们抬着腥臭的塘泥,艰难行进在泥泞里,有人呼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口号鼓劲。   “那个时候有的是使不完的力气。”朱传清是浇筑班长,他喜欢在工地上带着大伙喊着号子,甩开膀子干活的感觉,几百斤的捣振器一拖就走,一串闪光的汗珠砸在地上,珠玉四溅。朱传清愣是把这份拼体力的工种做到极致——技术七级工。   旁边有熟悉的同事取笑他说:“按赵本山小品中的说法,你也是半个知识分子了。”朱传清哈哈一笑:“老了,老了。”   39岁的蒋均是葛洲坝人的第二代,现在经营一家规模较大的网吧。他一度不理解父母当初的举动。他曾问过父亲,“你们那么拼命,到底是为什么?”   操着南腔北调的十多万人从全国各地汇集到这里的那天起,就把青春、爱情、婚姻和事业通通交给了这个工程,这是一种信仰的力量。“如果没有亲临其境,是无法感受到的。”胡爱华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一篇文章里,题目叫《葛洲坝凝聚了我们这一代》。 突如其来的失落   还没来得及庆贺一下建设葛洲坝所取得的决定性胜利,葛洲坝人就被经济体制改革大潮率先推向了市场。   “身背三棒鼓,流浪到四方”,“国家功臣、水电翘楚,顷刻间成为被置于死地而后生的首批改革实验对象。”葛洲坝集团总经理杨学对企业的这段历史不胜唏嘘:“葛洲坝人经历了炼狱般的煎熬和精神磨砺。”   葛洲坝人的大好时光大概从1984年就开始走下坡路。那个时候蒋均在上小学,他感觉到家里的生活一落千丈,“买根冰棍钱也没有了”。习惯了到食堂吃饭,吃饱了干活的葛洲坝人开始为生计愁眉苦脸,“有的人家甚至沦落到菜市场捡白菜梗的地步。”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葛洲坝区域变得一地衰败,成了脏乱差的另一种表述。有些年轻人聚众打架,地上污水横流。“失落的葛洲坝”一度被视为最可怕的“社会炸弹”。   “你问我那个时候什么感觉?”朱传清激动地说,“咱们对这个社会不懂啊,怎么一身手艺突然间就没处使了,爹不亲妈不爱。”   这代人,不会被忘记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养家糊口,葛洲坝集团在全国各地修任何工程,都自带队伍,不雇用外来工人,因为有太多的人等着公司养活。   一地衰败的葛洲坝过去了,葛洲坝集团的艰难转身也已完成。岁月淹没了曾经的苦痛,朱传清对现状很满意,每月1800多元的退休金足以让他安度晚年。   工区内那些破败的楼宇不见了,轰隆隆的铲车过后,金融一条街、际豪国际,武商量贩,这些现代化的企业成了这个老区的新主题。   蒋均经常去他住过的浇二半岛看看。低矮的平房,歪脖子老树,甚至转角处某一处墙缝都有他童年的记忆。每次走到这里,他就感觉自己就像穿越了时光隧道。因为等着开发,这里冻结了任何建设,像被时光遗弃了一样,保持着当年的模样。   不久将来,这里将被更美丽的名字“平湖半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