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全接种 概念 安全接种是指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各方面的安全性,包括疫苗的质量、疫苗的储存与运输、疫苗的管理使用、预防接种过程、注射后针头与针管等废弃物处理、预防和及时有效处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WHO和UNICEF为安全注射下的定义是: 用经过严格处理的灭菌器材注射疫苗或药品,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材进行适当处理时称为安全注射。 安全注射三要素 对接受注射的人不产生危害 不使卫生工作者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 不使他人暴露于废弃的注射用品的威胁 影响预防接种安全性有关因素 疫苗因素 接种因素 不良反应 疫苗因素 疫苗生产因素 1、疫苗污染。所使用原料、生产环节污染 2、疫苗提纯度低,杂蛋白高 3、活疫苗细菌不均匀 4、活疫苗反祖、变异 5、疫苗特性 疫苗因素 疫苗管理因素 1、疫苗供应渠道(伪、劣疫苗) 2、疫苗在运输、储存及使用过程污染 3、疫苗运输、储存温度不符致疫苗变性 4、药物与疫苗混放导致误用 接种因素 接种器材问题、接种技术问题、差错事故、违反禁忌症 接种因素—注射法 有人曾观察注射后注射器残留液的感染性: 注射后留在针尖上的第一滴液体,在39次中有17次发现红细胞,红细胞从针尖处转移到注射器内的液体中,只要45秒。 注射0.00004ml 1:10 补体结合滴度的HBsAg血浆,可引起显性感染。 造成血源性疾病的广泛传播 乙肝、丙肝是不安全注射的最严重后果; 50%的乙肝,40%的丙肝归因于不安全注射 每年全球因不安全注射导致800万-1600万人感染乙型肝炎 230万-470万人感染丙型肝炎 8万-16万人感染HIV 130万人提早死亡(中国占29.4%, 约40万人) 5.23亿美元直接医疗费用支出 不安全注射传播乙肝现场调查的数据: 肌肉注射针头受血液污染率为36.0%,皮内注射针头污染率为15.8%,针管污染率为4.6%. 严格实施安全注射后可使乙肝HBsAg感染率降低76%,使HBsAg阳性率下降82%。 广西在2个不同安全条件的县做比较随机选1~10岁儿童1 006人,对不同针次的医疗、预防注射造成儿童HBsAg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不安全注射造成的HBsAg阳性率为13.3%,占无免疫力的儿童HBsAg阳性率的63.6% 在一般人群中,接受多次注射者丙肝感染率是未接受注射的2倍。 注射吸毒者丙肝感染率为92.2%,而口吸者为10%。 有人对医学院校226名丙肝抗体阴性的学生进行前瞻性观察发现:实习一年后丙肝感染率为0.42%,工作一年后为4.13%,有医源性损伤者为7.28%,无损伤者仅为1.19%。 1988年,俄罗斯南部一家医院因使用不消毒的注射器,使27名幼儿和4名幼儿的母亲感染了HIV。 1989-1990年罗马尼亚三家医院和孤儿院中爆发了HIV感染,550名儿童HIV阳性,其中一半有注射血液或血浆史,而另一半并无注射血浆和血液史,调查证实系由不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传播所致。 有报道称,近年来美国有27.7%、意大利有62.8%,西班牙有66.1%的HIV感染是由于共用不消毒的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而受感染的。 不正确的注射操作造成的损害 意外刺伤 在卫生工作者中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险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表明: 感染HIV机率:3-5/1000次刺伤 感染HBV机率:300/1000次刺伤 感染HCV机率:20-50/1000次刺伤 2004年国家CDC对山东省4所县级综合医院针刺伤害调查,4所医院1年间共有375人受针刺伤害,占调查对象30.6%,被刺伤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或(及)乙肝疫苗仅占2.8%。 注射废弃物处理 废弃注射器传播血源性传染病 废弃注射器造成意外伤害 差错事故 错种疫苗(预防接种与临床注射在领药方面不同) 重种、超量接种疫苗 违反禁忌症(免疫低下接种活疫苗、出现异常反应还继续接种后续针次、孕妇接种风疹等活疫苗等) 接种技术——百白破、乙肝疫苗注射过浅引起硬结及无菌性脓肿;卡介苗过深引起局部脓肿和淋巴结炎 联合接种2种疫苗注射途径错误对调 疫苗(含氢氧化铝吸附剂)没摇匀引起吸收不良,导致局部红肿、硬结 消毒不严引起注射部位感染 接种因素—口服法 其他液体误当凉开水溶服脊灰糖丸 接种反应 接种现场没配置急救药械而延误抢救 不良反应救治不当加重损害 例:过敏性休克 统计70例接种疫苗发生休克,狂犬病疫苗、乙脑疫苗、乙肝疫苗合计引起41例,占58.57% 接种后30 min发生的55例,占78.57%;30~59 min发生的7例,占10.00%;60min以上发生的8 例,占11.43% 死亡5例, 病死率为7.14% 1例抢救不及时死亡,3例抢救不当或无效死亡,1例胸腺淋巴体质死亡 接种流感、水痘等病毒类疫苗后出现发热等加重反应,使用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