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教案设计.docxVIP

人教版历史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教案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国鼎立》教案苏州市金阊实验中学 梅影一、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材分析】《三国鼎立》是人教2011课标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6课,是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第一课,也是很具代表性的一课,本课分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形成三个子目,介绍了魏、蜀、吴三国政权分立形成的史实。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三国鼎立使得政局由大分裂变成局部统一。从教材内容上看,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的形成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脉络清晰,学生易于学习。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2.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东汉末及三国初多张形势图的对比与分析,了解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具体局面、荆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与三国鼎立的具体形成。2.通过表格归纳法总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关键信息。3.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析曹操在官渡中能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惨遭失败,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2.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重难点】重点: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难点:理解三国鼎立局面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是历史的进步。三、教学过程【导入】(预备铃响后)展示学习目标,播放背景音乐《曹操》。设计意图: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且歌词中蕴含着一些历史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正式铃响后)展示两幅地图,分别是《东汉初形势图》和《东汉末形势图》。教师:抛开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不看,比较一下东汉的局势,分别用一个最直观的词来概括一下东汉初年、东汉末年的局势。(答:统一、分裂)。刚刚课间的歌词中也唱到“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三国鼎立》,一起来了解这一段“尔虞我诈、烽火连天”的历史。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形势图的对比,培养学生对历史地图总结归纳的能力,引发学生思考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为新课的讲述存疑。【新课教学】第一环节——官渡之战出示199年形势图。教师:通过地图我们可以看出,北方实力最强大的两支军阀势力是占据河北的袁绍和占据河南的曹操。袁绍的家族背景相当显赫,四世三公。他凭借着家族的势力,成为北方实力最为雄厚的军阀。对比袁绍,曹操的出身就很低微了。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的养子,曹嵩的官职是花钱买来的。这些都是当时最被人看不起的。那曹操凭什么与袁绍竞争呢?只能依靠谋略。设计意图:通过形势图的展示,清晰明朗,配合教师讲述当时双方背景,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出当时北方的曹操与袁绍的对峙情况。出示史料《三国志·毛玠传》片段。教师:毛玠是曹操的谋臣,在这段材料中,他认为怎样做曹操才能够成就霸王之业呢?(答:主要要做到三点:奉天子、修耕植、蓄军资。)大家结合书本74页第一段,你认为“奉天子”指的是什么具体措施?(答: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教师补充:奉天子:东汉的最后一任皇帝汉献帝在军阀混战的状况下曾逃出长安,过着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生活。回洛阳后,献帝连衣食器物都依靠诸侯救济,如同乞丐一般。这时只有曹操看到了汉献帝的价值,毕竟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天子还是正统,于是曹操派人把献帝接到了许昌。从此开始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教师:修耕植、蓄军资:指的是曹操采用的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民从事农业生产,平时务农,战时打仗,既是经济措施,又是军事措施,兵农合一,使得生产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也得到了增强。设计意图: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从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详细讲解课文中的曹操势力壮大的原因,让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就这样,凭借政治上的优势与屯田制下经济的快速发展,曹操的势力日益壮大。那我们还没忘记吧,在北方还有一支很强大的势力,他是?(答:袁绍)我们说一山不容二虎,为了称雄北方,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互动)填写官渡之战表格时间公元200年交战双方袁绍与曹操结果曹操胜利战争特点以少胜多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设计意图:官渡之战的关键信息通过表格得以清晰的呈现,帮助学生学会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教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获全胜,而且还是以少胜多,逆袭取胜,所以他乘胜追击。出兵彻底击灭袁氏军事集团。到207年,他征服乌桓,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时的他已经53岁了,这首诗抒发的是他自己的心境。那他的“壮心”到底是什么呢?(答:完成统一中国大业)他将遇到的对手会是何许人也?(答:刘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