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旧社区与旧城改造现状及策略研究教学讲义.pptx
2016.10
老旧社区与旧城改造现状及策略研究
组员:
CONTENTS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相关概念
4. 改造现状
5. 案例研究
6. 改造策略
7. 总结
PART ONE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老旧社区、旧城和城市的关系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现代人价值观的转变
PART TWO
研究目的及意义
4+2/SWOT
城市发展
社区发展
居住生活模式
人文延续
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1.“再利用改造”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盲目的拆迁重建工程,对于当下推行的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再利用”,我们可以把它解读成生命的延续。这种方式不会轻易改变场地属性。土地依旧在那里,而它所养育的人也依旧生长生活于此,感情得以存储,精神得以传承。
2.近些年,国内外的研究学者普遍认为传统社区模式比住宅小区模式更适合未来城市的发展。传统社区所具备的公共空间尺度适宜、亲和力强,有利于居民增加户外活动频率和拓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改善日益严重的人际冷漠的社会现象。
3.社区感,是人对所属社区环境的一种向心归属的愿望感受。一个居民对其具有良好社区感的城市社区,必然适宜人居住。所以,把居民社区感评价作为社区空间改造的参照是具有一定价值与意义的。合理的规划与设计能有效的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感,提升社区发展潜力。
PART THREE
相关概念
PART FOUR
改造现状
整体道路结构具有严重的内向性,与城市道路的关系薄弱。社区多呈封闭式结构,大多数封闭社区出入口仅限于2-3个,厂区道路和城市道路的衔接通常也就是社区的主要出入口,常常造成主要出入口交通压力过大,塞车现象严重。
老社区内部道路设计的目的主要用于社区居民步行及单位运输物资以及消防的需求。内部道路分级不明显,基本解决内部交通疏散,某些次干道较窄,因并未考虑通车的需求,双向行车有困难,道路多采用人车混行的方式,社区中行车速度因此受到限制,人行道较窄。
道路系统
由于早期规划并没有切实考虑到现代车辆交通膨胀的情况,社区内部并未考虑大面积的停车功能,通常只规划有供摩托车、三轮车等的停放空间。90年代末,新修建的住房幵始设置地下停车库,但是由于使用权限,数量有限以及停车方便程度等问题的影响,依旧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因此目前仍然存在大量的路边停车,占道现象严重,不仅仅是占用车行通道,更有占用人行道的情况出现。
(公共停车空间缺乏)
停车空间
公共活动空间
公共活动空间集中化;
基本都配套修建了供居民娱乐休闲的社区户外活动空间。一般集中分布在社区的中心位置,以方便社区内居民都能够参与使用
绿化环境
绿化环境具备一定的稳定性
老旧社区大部分建设于上世纪中期,因此社区内部的绿化植被大多数都生长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部分区域不利于开发建设,由此保留下来大量的原生植被和生态农田社区内的绿化以高大乔木为主,由于道路较窄,街道通常可以被道路两旁的行道树树冠遮盖,夏季形成浓密的树荫空间,生活氛围浓厚。但住区内部的绿化环境较为欠缺。
公共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齐备;
基本都配套修建了供居民娱乐休闲的社区户外活动空间。一般集中分布在社区的中心位置,以方便社区内居民都能够参与使用。部分公共活动空间由于单位的搬迁或破产等多种原因,疏于管理与维护,如今的环境质量也大不如前,人烟稀少。
居住房屋
房屋呈现年代多样性,早期住宅外观老旧化,部分具备一定的历史性;
建筑布局多以道路为依托,成行列式布局。住宅的朝向多成南北布置,以获得充足的采光、通风、朝向的要求。社区内存在不同时期建设的住房,各自有着不同的建筑形式,呈现出住宅类型复杂化的现象。因为修建时间较早,建筑外立面大都显得老旧残破,居民居住条件比较恶劣。
PART FIVE
案例研究
菊儿小区
原7号院
5号院
41号院
菊儿胡同7号院里的这座欧式别墅,
是当年荣禄府的主要建筑之一
发展的原因-----上世纪80年代,这条胡同被列为北京危旧房改造项目---危旧房集中的街区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步入了~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北京作为有12亿人口的中国的首都,城市发展更加迅猛。发展需求未能通过城市规划得到合理的疏解与安排,大多“聚焦”在城市建成区的中心——旧城区,在客观上形成了要求改造旧城的巨大冲击力。
历史原因-----旧城居住区存在着严重的住房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人口拥挤、住房困难;住房严重老化;生活设施落后与不足,居民存在要求改善住房条件的迫切心情与强烈愿望。
因此,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工程担负起旧城改造和改善住房条件两方面的重担,也是北京市旧城改造的试点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