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4.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4

(一)正常白细胞形态 1. 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 白细胞名称 直径 ( μ m ) 胞体形态 胞浆着色 浆内颗粒 细胞核形 染色质状态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10~15 圆形 粉红色 量多、细小、均匀、紫红色 弯曲呈杆状、带状、蜡肠样 粗糙,深紫红色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10~15 圆形 粉红色 量多、细小、均匀、紫红色 分 2~5叶 粗糙,深紫红色 嗜酸粒细胞 13~15 圆形 不清 粗大、整齐、均匀充满胞浆、橘黄色 多分 2叶,眼镜形 粗糙,深紫红色 嗜碱粒细胞 10~12 圆形 不清 量少、排列零乱、大小不均、紫黑色,可盖核上,水溶性 核形不清,颗粒遮盖而不明显 粗糙,深紫红色 淋巴细胞 6~15 圆或椭园 透明、淡蓝色 一般无颗粒,大淋巴细胞可有少量粗大、不均匀紫红色颗粒 圆形、椭圆性、肾形 深紫红色,粗紧成块,核外缘光滑 单核细胞 12~20 圆、椭园或不规则 半透明、灰蓝色或灰红色 细小、尘土样紫红色 不规则形、肾形、山字形、马蹄形,扭曲折叠 疏松网状,淡紫红色,有膨胀感和立体起伏感 2.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和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的核形界定 凡胞核完全分离或核间以一丝相连者为分叶核粒细胞。具体划分的 标准是细胞核径最窄处小于最宽处 1/3者为分叶核粒细胞,大于1/3者为杆状核粒细胞;若两丝相连为杆状核粒细胞。 ?(二)外周血异常白细胞形态(瑞-姬染色情况下) 1 .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 在严重化脓性细菌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急性中毒、大面积烧伤等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可发生一系列形态改变,它们可各自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 观察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对估计疾病的预后有一定帮助。 (1) 大小不均 (anisocytosis) :中性粒细胞体积大小相差悬殊,不均一性增大。常见于一些病程较长的化脓性感染,与内毒素等因素作用于骨髓内早期中性粒细胞,使其发生不规则分裂、增殖有关。 (2) 毒性颗粒 (toxic granulation) :严重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下,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出现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均、随机分布的紫黑色或深紫褐色颗粒,称中毒颗粒,产生的原因可能与特殊颗粒生成过程受阻或颗粒变性造成 2 ~ 3 个嗜天青颗粒融合有关。含毒性颗粒的细胞在中性粒细胞中所占的比值称为毒性指数。毒性指数愈大,感染、中毒情况愈严重。 ? (3) 空泡 (vacuole) :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出现一个或数个空泡,也可在核上出现。一般认为空泡是细胞受损发生脂肪变性的结果。常见于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时。 (4) 杜勒小体 (D0hle body) :中性粒细胞胞浆因毒性变化而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染天蓝色或灰蓝色,直径 1 ~ 2 μ m ,与正常染色区域界限模糊,是胞浆局部不成熟即核浆发育不平衡的表现。常见于严重感染,如肺炎、麻疹、败血症和烧伤等。 D0hle 小体也可在单核细胞中出现。 ? (5) 细胞 ( degeneration ) 和核变性 (degeneration of nucleus) :退行性变是细胞发生 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和核溶解(染色质模糊、疏松)等现象,常见于衰老和病变细胞。 核变性是细胞核发生核固缩、核溶解及核碎裂现象。核固缩即细胞核固缩为均匀深紫色的块状;核溶解即细胞核膨胀、着色浅淡和核轮廓不清;核碎裂即细胞核碎成若干小块,当体外实验或治疗药物诱发细胞凋亡( apoptosis )时易出现核碎裂的凋亡小体( apotpotic body )。 2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nuclear shift ) 中性粒细胞的核形反映了它的发育阶段。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具有分叶核的占绝大多数,常分 2 ~ 5 叶,杆状核粒细胞较少,两者比值为 13 : 1 ,这是正常的核象情况。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可发生变化,即细胞核象偏于杆状核一侧称为核象左移,反之称为核象右移。? (1) 核象左移( shift to the left ):外周血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时称为核象左移。核象左移是机体的一种反应性改变,在感染时易发生,常伴有毒性颗粒、空泡、核变性等毒性变化。 核象左移时白细胞数可增高,也可不增高甚至减低,但以增高者多见。 再生性核象左移: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增高称,表示骨髓造血和释放能力旺盛,机体抵抗力强,如平素健康者在遇到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和急性失血时。 退行性核象左移:左移伴白细胞总数不增高或减低,表示骨髓释放受到抑制,机体抵抗力差,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时的核象左移。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