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师-《中国地理》第四章 地质及地貌1
第四章 地质与地貌 第一节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面向太平洋,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 二、山地面积广,地势高差大 中国地域辽阔,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的1/3。如果把切割的高原和起伏的丘陵包括在内,广义的山地约占全国陆总地面积的65%。 中国山地面积不仅广大,而且地势高峻。 众多的山脉在地区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性: 中国地势高差的悬殊大。 三、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类型齐全 中国的地质条件复杂,地面组成物质的地区差异非常显著。 中国地貌的多种多样的特点,还表现在多种特殊地貌类型并存的状况。 地貌类型分布极有规律的。总的特点是:地貌组合复杂,镶嵌分布突出。 众多的地貌类型,构成中国复杂的自然环境的基础,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又为中国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 按外营力的不同,可有山岳冰川地貌、冻土地貌、风沙地貌、流水地貌等;按岩性的差异又有黄土地貌、花岗岩地貌、喀斯特地貌、火山地貌、红层地貌等;按构造的不同又有断层地貌、褶皱地貌等等。 第二节 主要地貌类型 (一)东西走向的山脉 主要有三列: 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阴山,大致展布于北纬40°-43°之间。 中间一列包括包括昆仑山-秦岭,大致位于北纬32.5°-35°之间。 南列南岭位于北纬24°-25.5°之间,是一条隐伏的近东西向构造带, 它由一系列北东走向的山地组成。 这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各距约8个纬度,具有明显的等距性,并都成为 中国地理上的重要分界线。 位于中国大陆的中部,自北而南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等。横断山脉由一系列平行的岭谷相间的高山和深谷所组成。 这一南北纵列的山脉,把全国分成东、西两大部分。 主要分布在东部,自西向东大致分为三列。 主要分布在西部,自北而南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等。 喜马拉雅山在西段也为北西走向,向东逐渐转为东西向,表现为向南突出的弧形山脉。 这些山脉大都山势高峻,气候严寒,普遍有现代冰川发育。 二、高原 中国有四大高原。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自北向南分布着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位于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西,马鬃山以东的网格中。 由于偏处北部内陆,气候干燥少雨,流水作用弱,风化剥蚀强烈。 地表坦荡开阔,地形起伏和缓,是中国高原形态表现明显、高原面保存比较完整的高原。 三、盆地 中国著名的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它们都属于构造上的断陷区域。 除四川盆地以外,其余均地处西北内陆干燥区,有大面积的戈壁和沙漠分布其间。 四、平原 中国的平原集中分布于东部第三级阶梯上,这些平原多是由江河湖海冲积而成。一般地势低平、坦荡,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全国主要农耕基地。 分布在三峡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主要包括梧桐山、大别山和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之间的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呈串珠状东西向分布。 长江中下游平原最大的特色是地势低平,湖泊密布,河渠密如蛛网,水田连片,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五、丘陵 中国的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第三级阶梯地形面上,主要有两片集中分布区。 最集中分布在雪峰山以东、长江以南的地区,统称东南丘陵; 长江以北丘陵分布范围小,称胶辽丘陵。 第三节 中国地质构造基础 在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中,有两个重要的因素: 其一是中国夹峙在西伯利亚地台与印度地台两大稳定单元之间。 其二是东临太平洋。 按照板块构造观点,中国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带和亚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带附近,致使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与板块的碰撞和俯冲关系至为密切。 中国大地构造单位划分,基本上由以下几个板块构成:塔里木-中朝板块、扬子板块、青藏板块和印度板块。 板块与板块之间,由于在漂移和彼此拼合(碰撞)过程中,又形成了四个相对活动的区域。 二、中国大地构造的演化 中国板块构造的演化,大致以塔里木-中朝板块和扬子板块为核心,逐渐向外扩展。 其扩展方式大体有两种,即俯冲后退式和碰撞相接式。 (一)太平洋板块与亚洲板块相互关系及其对 中国大陆的影响 太平洋板块与亚洲板块之间最基本的特征是形成板块俯冲,即太平洋板块俯冲至亚洲板块之下。 太平洋板块是由于中生代以来海底扩张而产生的,为典型洋壳结构。 (二)印度板块与亚洲版块相互关系及其对 中国大陆的影响 总的来说,俯冲的影响从东往西变弱,而碰撞的影响则相反,因而使中部地区既受东部板块俯冲的控制,又受西部板块碰撞的影响,但它们的影响强度都较弱,所以使这里成为相对稳定区,其特点表现为: 三、大地构造体系的形成 构造体系是指许多不同形态、不同性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压电力设备在线监测技术 第2章 传感器在线监测及诊断.ppt
- 高压液阻柜应用及维护.ppt
- 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技术监督培训技巧.ppt
- 高压电气试验培训技巧课件.ppt
- 高压断路器培训技巧讲义(用).ppt
- 高压直流输电 直流控制及保护.ppt
- 高压电力设备在线监测技术 第3章 电容型设备在线监测及诊断.ppt
- 高压试验培训技巧.pptx
- 高压直流输电的谐波抑制及无功补偿.ppt
- 高压电力设备在线监测技术 第8章 电力变压器在线监测及诊断.ppt
- 抢分秘籍10 带电粒子电场中的直线运动、偏转和交变电电场中的应用(三大题型)(原卷版)-2025年高考物理冲刺抢押秘籍.pdf
- 抢分秘籍11 带电粒子在组合场、叠加场中的运动(五大题型)(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冲刺抢押秘籍.pdf
- 抢分秘籍11 带电粒子在组合场、叠加场中的运动(五大题型)(原卷版)-2025年高考物理冲刺抢押秘籍.pdf
- 抢分秘籍12 电磁感应中的电路与图像问题(二大题型)(解析版) -2025年高考物理冲刺抢押秘籍.pdf
- 抢分秘籍12 电磁感应中的电路与图像问题(二大题型)(原卷版)-2025年高考物理冲刺抢押秘籍.pdf
- 抢分秘籍14 热力学定律与气体实验定律综合应用(五大题型)(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冲刺抢押秘籍.pdf
- 抢分秘籍13 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能量和动量问题(三大题型)(原卷版)-2025年高考物理冲刺抢押秘籍.pdf
- 抢分秘籍14 热力学定律与气体实验定律综合应用(五大题型)(原卷版)-2025年高考物理冲刺抢押秘籍.pdf
- 抢分秘籍16 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综合应用(三大题型)(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冲刺抢押秘籍.pdf
- 抢分秘籍15 光的折射、全反射的综合应用(二大题型)(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冲刺抢押秘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