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阶段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docVIP

“五阶段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阶段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

“五阶段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就学生在实验认识过程的五个阶段:直觉感知阶段、思索探求阶段、动手操作阶段、串联总结阶段、创造设计阶段的具体作法作简单阐述。   关键词:实验教学;直觉感知;思索探求;动手操作;串联总结;创造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12-002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分析学生对实验认识过程的心理活动特征,可以把学生对实验认识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直觉感知阶段、思索探求阶段、动手操作阶段、串联总阶段、创造设计阶段。   现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为例,把五个阶段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及每一阶段的具体做法、目的综述如下:      第一阶段:直觉与启示――直觉感知阶段(启发实验)      教学开始时,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是:急于想了解本节知识的大概内容,特别想知道本节有哪些有趣的实验,表现出对各种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喜欢观察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现象,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他们的心理活动特征是好奇,乐看,急于想了解实验中出现各种现象变化的原因,要求解惑的心理极为迫切。根据这一特征设计第一阶段的具体做法:   在学习这一节的开始,由老师指导学生演示一系列实验:铜片与稀硫酸、锌片与稀硫酸等;这两个实验是从过去的已知实验入手,逐步向本章所涉及的未知实验过渡,把所要演示的实验分成若干组,同组实验相似,组与组间注意层次发展。演示实验的同时,根据学生想知道实验现象的原因,急于盼解惑的心情,及时提出若干思考题:哪个实验有明显的现象?有现象的实验,除了生成新物质外有无能量变化?……在一系列的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敦促下,促使学生有条理的思索问题。   本阶段的目的:   通过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及生活、生产中与本章有联系的知识,挖掘富有启发性的实验,通过大量的声、光、色、电、嗅等的感性刺激,使学生在每章知识的学习开始时,在感官上承受大量感性刺激,获得大量感性信息。在大量感性信息的刺激下,促使大脑进行积极的思索,产生形象思维。同时,引起学生的好奇、怀疑、困惑和矛盾,创设研究问题的情景,巧疑布阵,设置悬念,使学生在每一章的学习开始时,处于想知道、又不知道;想弄明白又糊涂的状态。学生为寻求解决悬而未决的实验带的疑问及若干思考题的答案,产生学习本章知识的强烈要求。      第二阶段:读书与思考―思索探求阶段(准备实验)      此时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是:在第一程序中,通过观察实验,产生要求解惑的心理活动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如饥似渴地迫切要求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他们急切盼望老师能把有关实验加以解释而获得解疑,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增强。根据此阶段特征,设计了第二阶段的具体做法:   在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中,老师应明确告诉学生,第一阶段所产生的疑问,在课本中均有解释,要求学生带着悬而未决的问题,仔细阅读课本。根据予先发放老师设计的提纲,由学生通读全章。在读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全节内容进行三读:一粗读(粗略了解全节主要内容)、二细读(细致地阅读本节内容,在细读中做到点、画、勾、批、摘、问、结,深入地学习钻研课本知识,仔细阅读课本中出现的有关实验,了解实验目、操作、现象、结论)、三精读(摘录重点、填写提纲、提出问题、文字积累)。在学生三读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检查、搜集问题。   本阶段的目的:   通过粗读→细读→精读,开阔学生的视野,考虑问题有新的角度和思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预习、学生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对问题的辩析能力,起到“启其思、广其视”的作用。      第三阶段:讨论与实验――动手操作阶段(操作实验)      此阶段学生的心理活动是,想了解一下自己掌握的知识如何?理解的问题是否正确?在自学中又有许多新的疑问,为此,需要一种场合、创造一定条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研究、共同探讨一些问题。在启发实验的诱导、准备实验的激发下。学生已不满足去观察各种现象,他们企图通过自己的活动,对各个实验施加影响,希望能自己独立操作,按照一定的实验程序把课本规定的实验演示出来。   具体做法:   教师先设置实验程序提纲:①锌片与稀硫酸反应属于何种类型反应?这类反应的本质是什么?②如何证明锌片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有电子的转移?③将铜片和锌片不连接,同时放人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有何现象?④将铜片与锌片相连接后同时放入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与前一实验有无明显区别?⑤将铜片与锌片用电流计相连接后,同时放入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有何现象?……然后分别由不同的同学在讲台上做主旨发言,对发言的同学要求观点明确、语言简炼、条理清楚、表态自然。同学发言之后,听者对发言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