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宫颈癌.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0章宫颈癌

(4)生物治疗 以免疫治疗为主的生物治疗正在逐步成为宫颈癌治疗的辅助手段之一,包括肿瘤疫苗、细胞因子等。 (九)特殊类型的宫颈癌 宫颈癌合并妊娠 (1)宫颈癌ⅠA期合并妊娠 一般认为ⅠA1期者,可维持妊娠至足月,经阴分娩;若不需要再生育者,于产后6周行全子宫切除术; ⅠA2期者,妊娠也可维持至足月,分娩方式采用剖宫产,同时行改良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2)宫颈癌ⅠB期合并妊娠 一经确诊,应尽快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3)宫颈癌Ⅱ~Ⅳ期合并早期妊娠 先行体外照射,待胎儿自然流产后再给腔内放疗;中、晚期妊娠者,应先剖宫取胎,然后给予常规体外及腔内放疗。 2. 宫颈残端癌  (十)预防 (十一)预后及随访 第三十章 宫 颈 癌 cervical cancer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妇女中,其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据统计80年代在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为46.5万,我国每年新病例为13.15万,约占总数1/3。50年代以来,开展宫颈病学的筛查使宫颈癌的发病率下降了50%。但近年来由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增多,宫颈癌发病率在某些地区有明显上升趋势,且患者趋于年轻化。 (一)流行病学特点 地理分布 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为智利,其次中国,委内瑞拉,日本最低。高危地区包括非洲撒哈拉一带,中南美洲、东南亚和哥伦比亚地区,以色列为低发区。在我国,宫颈癌死亡率居癌症死亡分类第四位,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二位。 人群分布 20岁以前发病少见,20~50岁增长较快,其后上升幅度减缓,35~39岁和60~64岁是发病的两个高峰。 (二) 病因 感染因素 (1)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plloma virus HPV) 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HPV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大类。低危型多导致疣类病变和低度上皮内瘤变( CIN I ),主要有HPV6、11、30等亚型。高危型多导致 CIN Ⅲ及宫颈癌的发生,主要有HPV16、18、31等亚型。     生殖道HPV感染主要通过性传播,感染高峰年龄为性行为活跃的18~30岁。多为短暂性,自然清除时间为7~12个月左右,少部分为持续感染。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是发生宫颈癌的必要因素。HPV感染本身并无临床症状,临床上可见许多CIN I 自然消退。 (2)单纯疱疹病毒(HSV ) 目前尚无证据证实HSV 可直接致癌。一般认为HSV -2是宫颈癌发病的协同因素。 (3)其它病原体 巨细胞(CMV)、梅毒螺旋体、滴虫、衣原体、真菌等感染也可能与宫颈癌发病有关。  2. 相关危险因素 (1)早婚、性生活过早、性生活紊乱、在18岁以前有性生活或20岁结婚,因此时其下生殖道发育尚未成熟,对致癌因素的刺激比较敏感,一旦感染某些细菌或病毒后,易导致宫颈癌。 (2)多个性伴侣、性生活活跃、性生活不洁 (3)早生育、多产、密产 分娩所致宫颈裂伤使宫颈癌发生危险性增高。 (4)男性性行为及有关因素 宫颈癌配偶有各种性病史或婚外性伴侣为HPV感染,前妻曾患有宫颈癌者为高危男子,与其有性接触的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5)宫颈病变 慢性宫颈疾病如慢性宫颈炎,宫颈湿疣等与宫颈癌可能有一定关系。宫颈非典型增生属癌前病变。 (6)其他 与内分泌、性伴侣包皮过长、吸烟、经济状况、肿瘤家族史、饮食等因素有关。关于口服避孕药是否增加宫颈癌发病率尚有争议。 (三)生理与病理 子宫颈分为子宫颈管和子宫颈阴道部两部分。 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 由深到浅分为3层:基底层、中间层和浅表层。 宫颈管柱状上皮 柱状上皮为分化良好细胞,柱状上皮下细胞为储备细胞,具有分化或增生潜能。 宫颈移行带区(transformation zone,TZ) (1) 定 义       胎儿期来源于泌尿生殖窦的鳞状上皮向上生长,至宫颈外口与宫颈管柱状上皮相邻,形成原始鳞—柱交界部(squamo-columnar junction,SCJ)。此交界并非固定不变,当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时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阴道部,当雌激素水平下降时柱状上皮又退缩至颈管内部。       新生女婴在母体内受胎儿胎盘单位分泌的高雌激素时,青春期卵泡发育期,生育期,尤其是妊娠期,这时雌激素升高;幼女期来自母体的雌激素消失,绝经期卵巢萎缩,这时雌激素下降。     这种随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而移动的鳞柱交接部称为生理性鳞柱交界部。原始鳞—柱交界部和生理性鳞—柱交界部间所形成的区域称移行带区。 (2)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