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体物理学教材lecture02地球和太阳系.ppt
§1.1 地球和太阳系; 在天文学史的简介中,已经对如何测量地球的半径做过介绍。;1.1.2 几何(三角视差)法测距 ;1.1.3 太阳系内的天体;行星:绕太阳运动、质量足够大可维持自身为球形、
轨道附近没有其它天体。; 九大行星公转轨道特性;§1.2 恒星与银河系 ; 视星等m定义
古希腊天文学家Hipparcos在公元前150年左右首先创立的表征恒星亮度的系统(1等星-6等星)。
星等值越大,视亮度越低。
天文学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星等系统,定义星等相差5等的天体亮度相差100倍,即星等每相差1等,亮度相差 (100)1/5=100.4≈2.512倍。
星等分别为m1和m2的恒星亮度之比为
F1/F2 = 10-0.4 (m1-m2)
m1-m2=-2.5log (F1/F2)
或m =-2.5log (F/F0),其中F0为定标常数。;部分天体的视星等; 绝对星等M的定义;光度与绝对星等之间的关系;2 恒星的温度和颜色 ;Rigel ;Harvard光谱分类 ;Oh, Be A Fine Guy (Girl), Kiss Me!;3. 赫罗图 (H-R diagram) ;Hipparcos卫星测量的恒星的赫罗图。; 恒星在赫罗图上的分布特征;不同质量的恒星在H-R图上的分布;§1.2.2 物理测距法 ;周年视差 (annual parallax)
以地球轨道半长径作为基线测量恒星的距离。
周年视差ρ是恒星相对于地球轨道半长径所张的夹角。 ;恒星的距离通常以秒差距 (parsec) 或光年 (light year) 作为单位。
令a = 1 AU 为平均日地距离(1天文单位),d为恒星的距离,则
1 秒差距是周年视差为1″的恒星的距离。
1 秒差距 (pc) = 3.086×1018厘米 (cm) = 3.26光年 (ly) = 206265天文单位 (AU) ;最近的恒星 ;限制
由于受到地球大气扰动的影响,周年视差的精确测量受到限制。
地面望远镜的角分辨本领一般不超过0.01″
Hipparcos卫星(1989年8月发射)
的角分辨率达到0.001″,
测量了约100万颗恒星的距离。
三角测距法只适用于近距离
(≤30-500 pc)的恒星。 ;H-R图法;3. 恒星大小的测定 ;(2) 结果
根据恒星体积的大小可以把它们分成以下几类:
超巨星 R ~100-1000 R⊙
巨星 R ~10-100 R⊙
矮星R ~ R⊙
恒星的大小分布为:
10-5 R⊙ (中子星)
103 R⊙(超巨星) ; 赫罗图上的等半径线
M-M⊙=-2.5 log (L/L⊙) =-5 log (R/R⊙)-10 log (T/T⊙)
即log (R/R⊙) = 8.47-0.2 M-2 log T
超巨星
巨星 半径R
主序星
白矮星;4.双星系统中恒星质量的测定 ;§1.2.3 银河系;光学波段的银河系;射电波段的银河系;红外波段的银河系;X射线波段的银河系;γ射线波段的银河系;2. 银河系结构 ;
;银盘:直径~30 kpc, 厚度~300 pc;3. 星族; 金属丰度越低的恒星离银道面越远 → 银河系演化 ;不同星族恒星的轨道运动特征;4. 自转曲线—银河系自转速度或角速度随半径变化的曲线 ;5. 银河系质量 ;6. 银河系的旋涡结构 ;2. 旋臂结构 ;银河系旋臂;问题:;3. 旋臂的理论解释 ;(2) 密度波理论 ;密度波的形成
在无扰动势f 的情况下,引力势是轴对称的,银盘上的恒星与气体云的运动为匀速圆轨道运动 。;加入扰动引力势 f =A(r)cos(mφ)
?同轴椭圆轨道 (m=2)
由于引力势随方位角的变化而变化,天体的运动速度不再是均匀的。;加入扰动引力势 f =A(r)cos[mφ-Ψ(r)]
?非同轴椭圆轨道;在引力势波谷处,物质速度减慢、密度增大。
椭圆轨道相互耦合 → 密度波;生活中的密度波;密度波的形成:物质趋向于最低能态 ? 轨道收缩 ? 角动量损失(通过密度波传递角动量)
密度波维持机制——自组织过程;旋臂的运动
密度波旋涡图样绕银心刚体转动,ω= 13.5 kms-1kpc-1
在银河系内区,恒星的运动速度超过旋涡图样速度(ω0= 25 kms-1kpc-1);在外区恒星比旋涡图样运动得更慢。;旋臂上的恒星形成与演化;St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