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社会结构变迁格局下金融需求与供给研究
农村社会结构变迁格局下的金融需求与供给研究
摘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不同的社会结构有着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而不同的金融需求又需要不同的金融供给与之相适应。本文根据研究需要,将建国以来的农村社会结构划分为5个不同的阶段,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丰富与发展了学术界提出的农村社会8大阶层划分标准的内涵,并结合千份抽样问卷调查的情况,在阐述不同阶段下的社会阶层结构提出的金融需求状况、分析金融供给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等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本文与一般性的研究文献不相同的“金融供给低效满足金融需求”、“非正式金融仍是农村领域的主要融资方式”等研究结论,本着金融供给必须以满足多样性金融需求为原则,提出增加金融供给制度、合理界定金融定位、用“金融功能观”指导金融改革、进一步改进民间金融管制等建议。
关键词:社会结构;结构变迁;金融需求;金融供给;农村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7-0062-09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07.14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从“大一统”的社队集体所有制下“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田园牧歌式的单一社会结构,到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诞生,还是从改革开放后以大量的“农村劳务输出”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到以土地流转为标志的“第二次土地改革”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变革,其社会结构从单一性到多元化演变,不同时期的农村社会结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的时代烙印,也对不同时期的金融提出了满足基本生存、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生活质量、实现自我价值等不同层次、不同服务对象的客观需求。与此相对应,农村金融体系也从仅中国人民银行一家到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村镇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后来由农村信用社发展而成的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多家农村金融的格局,而金融业对已发生深刻社会结构变化的金融需求的满足程度如何,已有的研究成果系统地研究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对金融需求问题的文献还较少见。基于此,本文试图用动态的时间序列将农村社会结构划分为五个不同阶段:即变革阶段(建国初期―1957)、挫折阶段(1958―1978)、恢复阶段(1979―1990)、持续阶段(1991―2007)、深化阶段(2008至今),并对不同阶段不同社会阶层结构提出的不同金融需求问题结合样本调查进行典型分析。不同阶段的划分既充分考虑了社会结构的演变轨迹与趋势特征,同时也综合考虑了金融改革的历史进程。同时,结合湖南永州市5个县31个乡65个村的1050户农户为样本,采取大量抽样调查方法,了解农村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对金融需求状况的变化情况,反思不同时期金融需求状况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期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农村金融体系应有的支持作用,承担农村金融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不同阶段农村社会结构变迁对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影响
(一)变革阶段(建国初期―1957年)
1.以农户为核心的农村社会结构决定了金融需求的“差序结构”特征。建国初期,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基础短期内没有也无法有实质性的提高,因此,经济制度仍在新的社会结构基础上保持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农户不仅在农村社会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经济结构中也处于核心地位。随之而来的农村合作化本质上仍属小农经济范畴,与当时生产力的水平是相符的,只是在农村社会结构中又注入了新的要素,农户的核心地位并没受到动摇。相反,农业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等各种专业合作社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农户生产经营的内在潜力,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
2.金融供给适合农村社会结构状况下的金融需求。这一时期的金融供给契合了当时农村社会结构的客观要求,与中国农村社会的“差序格局”特征相吻合,是一种符合小农经济基础上小农借贷的基本逻辑次序的金融供给结构。不断成立的以农户个体“血缘”、“近亲”为基础的各种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农户在从事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除“血缘”、“近亲”之外的“次级”依赖,农村信用社则成为农户解决资金问题的专业“次级”依赖①。与此同时,在已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的基础上,以国家身份成立了农户更“次级”依赖的农村专业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规模很小的保险机构也相继成立,形成了效率较高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
(二)挫折阶段(1958―1977年)
1.农村社会结构政治化格局下的金融需求无差别化。农户不再是农村社会结构的核心,农户的经济意义被抽象的政治成份代替。“生产队”、“大队”及“人民公社”则作为国家高度计划管理的代言人而成为当时中国农村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时事政治题库及参考答案(100题).doc
- 2024年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doc
- 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必修3与旧版教材选修5对比分析.pdf VIP
- 生物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2.2.2 脊椎动物(鱼) 课件01.pptx VIP
-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表.pdf
- 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课件.ppt VIP
- NB_T 33018-2015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供电系统技术规范.pdf VIP
- 《教育家精神》全文课件.ppt
- 国开电大学习网国家安全教育(山东大学(威海))答案.pdf
- 学堂在线昆虫文化(安农)期末考试答案(65题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