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培训课件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 介 绍 一、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 (一)主 要 内 容 由10个单元2个实践活动构成 1、数一数——准备课(数数、初步认数) 2、比一比——比多少、比高矮(长短、厚薄)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认识物体与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5、分类——一种标准、多种标准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数学乐园 7、11~20个数的认识 8、认识钟表——整时半时(大约几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我们的校园 10、总复习 (二)与义务教育版教材比较 一、 准备课 二、1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 三、认识图形 四、11~20各数的认识 五、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六总复习 1、数一数 2、比一比 3、1~5的认识和加减 4、认识物体与图形 5、分类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7、11~20个数的认识 8、认识钟表 9、20以内的进位加 10、总复习 (三)与北师版教材相比较 1、数一数 2、比一比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认识物体与图形 5、分类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7、11~20个数的认识 8、认识钟表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0、总复习 1、生活中的数 2、比较 3、加减法(一) 4、分类 5、位置与顺序 6、认识物体 7、加减法(二) 8、认识钟表 9、统计 总复习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 点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20以内的退位减)是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 2、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3、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比较熟练地掌握 (一)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调整、充实、增加、渗透 (二)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景 (几乎都 有情景图)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的学习活动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景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认数与计算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20以内数的加减法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教学 1、1~5的认识和加减 1~5的整体认识、简单的加减法、0和0的加减法 2、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7的认识和加减法、8和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加减法 3、11~20各数的认识 4、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四)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数概念 1、基数含义 2、序数含义 3、数的顺序 4、数的大小比较 5、数的组成 6、数数 7、 读写数 (五)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 ,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计算教学的两大编排特点: 一是仍然采用义务教育教材的编排结构 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仍然先教学9+几 二是突出算法多样化 再如多样化问题得到充分体现 关于算法本册出现了以下几种: 从头点 点数 接着点 接小数点 拆小数 凑十 拆大数 (六)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 四、几点建议 (一)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调整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