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二语文课时提高课件专题七《求诸己》(语文版选修).pptVIP

2013年高二语文课时提高课件专题七《求诸己》(语文版选修).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高二语文课时提高课件专题七《求诸己》(语文版选修)

A.①②⑤⑥ B.③④⑥  C.③⑤⑦  D.④⑥⑧ 试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③为动用法,“为……死”。④名词用作动词。⑦名词用作动词。⑧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A 点拨 有些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翻译时我们可把它转换成一个及物动词,如②句中的“弱”可译成“削弱”,又如 “秦王恐其破璧”中的“破”字,可译成“打破”。但在用法上,我们还是把它们视为使动用法。 【考点总结】 使动用法 【命题规律】 (1)“之”是常考虚词,2012年考查“之”的试卷各有4套,2011年有3套,2010年有6套。 (2)“之”的代词、助词用法都考,但考助词用法多见,考助词用法中,又多考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比如2012年湖南卷。不过今年天津卷、江西卷、广东卷都考了结构助词的用法。 “之”字的用法 【例题解析】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⑦ C.①②⑤⑥⑦⑧ D.②④⑤⑥⑦⑧ 试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结构助词,“的”。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代词,译为“他”。④宾语前置的标志。⑤音节助词。⑥动词,译为“到,往”。⑦与②同,⑧与①同。 答案 A 【考点总结】 “之”字用法归类 1.代词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可译为“它”(它们)“他”(他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1.文本审美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过而不改,是谓之过矣。” …… 自省与改过,是求学者的终极目标,亦是成贤至圣的捷径。 2.写作迁移 【角度】 面对着先贤的教诲,你的脸上是否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庄重与严肃?你的心灵这一刻是否顿觉圣洁与澄澈? 请以“聆听先贤的教诲”为主题,写一段文字。 【示例】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自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叹;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老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 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 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孔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子并不比老庄差。“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当时形势非常紧急。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 《论语·述而》表现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同时,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时对自己的安慰与鼓励,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做法。 【漫漫古典情】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张祜《题金陵渡》 本诗写偶见的江上清丽夜色。首句点题,次句抒发感慨;三、四句写因怀愁而难眠,推窗远望,斜月朦胧,江潮初落,隔江瓜洲,星火闪烁。全诗画面清丽宜人,但却难免有孤寂之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作者至京求官不遂后所作,寄寓怀才不遇落拓失意之情。有人以为是写乡愁情思的。寄愁是真,但什么愁?愁什么?也确实难断。我们暂且欣赏这清美宁静的夜景吧。 我们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不该如何如何。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着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 这样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样一种谦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敦厚之美。《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一种审美理想的化身。 天地人之道(3) ——于丹《论语》心得 孔夫子的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一种饱和的力量。这种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