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7.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背景 (1)国内:苏联当时仍然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 (2)国际:当时苏联仍然处于__________包围和威胁中。 2.目的 (1)政治:加强__________,维护民族独立。 (2)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_______基础。 3.方针: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实现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4.特点:优先发展__________,追求高速度,依靠__________积累资金。 5.成就 (1)工业体系:形成了比较齐全的__________。 (2)经济结构: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__________在工农业总产徝中的比重占优势。 (3)工业总产值:1937年,居欧洲__________、世界第二位。 6.问题:形成__________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深化拓展] 苏联为何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1)增强国防力量,维护民族独立,需要发展军事工业。(2)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3)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4)斯大林认为工业化的基础就是重工业。 阅读课本第一目第二至四自然段及课本“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图表。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提示] 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到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2.评价 (1)通过政府的力量,利用计划手段,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3)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4)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1.(2016·全国甲卷)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解析:当时的苏联是被外国资本主义封锁,所以受到经济危机打击基本上没有,A项排除;本题题干中提到了苏联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在苏联主要是实行重工业,因此农业发展并不是美国人所关注的,排除C项,选择B项。D项包含了范围过大,一五计划只在重工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答案:B 2.(2017·高考全国卷Ⅰ)如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解析:斯大林格勒是俄罗斯城市名,1925年之前叫察里津,1925年改名为斯大林格勒,而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是在1925年之前,排除A项;举世瞩目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期间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根据“又是斯大林格勒”,可见这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是在二战之前,排除B项;二战中苏联经济建设受到严重的破坏,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排除C项;遏制政策应该是指二战后西方国家在“冷战”中遏制苏联,但是图片中“水力发电站”“开始建设”说明战后苏联经济逐渐恢复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D 1.背景 (1)十月革命后,苏俄农业仍是落后的个体小生产农业。 (2)1927年,联共(布)__________提出农业逐步__________的方针,进展缓慢。 (3)农业生产不能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出现__________危机。 2.目的:克服粮食危机,配合__________建设。 3.过程 (1)开始:1929年下半年。 (2)过火:全国各地一哄而起,并出现强迫命令现象。 (3)整顿:1930年,斯大林发表《_______________》。 (4)完成:1932年,苏联宣布“__________________”,到1937年,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3%。 4.影响 (1)积极:为工业化发展提供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有力地配合了国家的__________。 (2)消极: ①不可能促进__________生产力本身的发展。 ②1932年年底,__________作为一个阶级基本被消灭。 [深化拓展] 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影响。 (1)积极性:①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②苏联通过农业集体化,引导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③为后来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专题4.1 战后初期的世界政治形势.ppt
- 专题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ppt
- 专题4.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ppt
- 专题4.2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ppt
- 专题4.3 人类对和平的追求.ppt
- 专题4.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
- 专题4.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测)-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选修1)(解析版)(同名5495).doc
- 专题4.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测)-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选修1)(解析版).doc
- 专题4.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课件)-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选修1).ppt
- 专题4.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课件)-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选修1).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