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纺皇帝”征服与溃败
“针纺皇帝”的征服与溃败
从白手起家成立帝贤公司,到成功上市并将其带入巅峰时期,王淑贤用了整整十八年,而帝贤由巅峰时期跌至谷底却只用了两年。
2008年5月6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河北承德帝贤针纺股份有限公司涉嫌走私一案。谁能想到,这个一度是中国最大针纺企业的“针纺帝国”竟以这样的方式轰然崩塌,而掌管这个“帝国”、以“皇帝”自居的董事长王淑贤,更是徒留一段悲情唏嘘。
中国针织裤衩的创始人
今年55岁的王淑贤,出生于河北沧州,从小家境贫苦。上世纪80年代初,王淑贤背井离乡,只身来到承德。这时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命运。
改革开放之初,物资和原材料都十分匮乏。一天,王淑贤偶然发现当地一家军工针纺企业有一种废弃的边角余料。他捡了一些回家,想做衣服又做不了。爱人一看说:“捡这点碎布干嘛?只够做件裤衩。”
“对,就做裤衩!”王淑贤非常兴奋,没过几天,他的裤衩小作坊就成立起来了。他还联系好军工厂,可以免费使用他们的废料。
后来,王淑贤把他的针织裤衩拿到北京去摆摊,交给卖大碗茶的老太太代销,5毛钱一条,老太太卖一条赚一毛。
就这样,王淑贤成了中国针织裤衩的创始人。当时国营企业生产的裤衩都非常肥大,而王淑贤的针织裤衩是紧身裤,因此极受欢迎。他一次去北京一家国营针纺厂,对方厂长跳起来要跟他打架。王仓皇地跑了出来,又怒又费解之际,看门的老头告诉他:“你抢了我们的生意。”王淑贤乐了,“看来我要出头了。”
“王半县”的半个县
1986年,王淑贤办了个十几个人的小针纺工厂(帝贤公司前身),选择了数量小批量多的外贸订单,并很快获得了成功。“当时国营企业不愿做外贸单,因为怕担责任。”王淑贤回忆。
建厂的当年,王淑贤就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万元,净利润54万元。到2000年,王淑贤的企业已累计实现净利润2.1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45%。
王淑贤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十年前,我见了日本人要抬头仰视,十年后,日本人见到我要点头哈腰。”帝贤顶峰时,每三个日本???就有一个购买帝贤的产品。
1999年,11月3日,经河北省政府批准,王淑贤的公司改制为中国第一家民营B股企业,在香港上市。顿时,巨量的资金涌入了王淑贤的口袋。
中国证监会2001年开放交易B股一周内,帝贤股价最高涨幅达97%,王淑贤的财富每天递增3000万元,个人身价从3.68亿元迅速涨至7.26亿元,跻身“中国十大富豪”。
王淑贤给公司取名“帝贤”,意思就是“针纺皇帝王淑贤”,他甚至直言:“我要做中国纺织业的皇帝,还要做世界纺织业的皇帝!”事实上,他也几乎做到了,当时的帝贤就是国内最大的民营针纺企业,一个不折不扣的“针纺帝国”。
拥有了庞大的实力,加上王淑贤本人争强好胜的性格。上市后的帝贤公司,开始了开疆拓土的帝国扩张。
很快,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在承德县发生,大片的工地日夜轰鸣,大片的厂房拔地而起,大量的农民走进工厂,大笔的税收涌进当地政府。造就这一切的,正是帝贤,甚至不如说就是――王淑贤。此时的他获赠了这样一个称呼――“王半县”,帝贤为承德县贡献了一半以上的财政收入,王淑贤也达到了其事业的巅峰。
猛张飞的猛
王淑贤得了一种“病”,一种爱建厂房的“病”。尤其是公司上市后,不到半年时间,王淑贤就几乎新造了三个帝贤上市前规模的厂房。以前,走路就能参观完的厂房,现在必须乘车才行。
工厂几乎每天都在引进、安装、调试设备,不光是针纺业,王淑贤后来又进军造纸业。一台从日本引进的造纸机器,足有三层楼高。
鼎盛时,帝贤曾为当地解决20000人就业。帝贤的待遇也很优厚,工厂旁,一栋栋崭新的六层小楼整齐划一排列着,里面住的全是帝贤员工。
然而,在王淑贤竭尽所能扩张帝贤的同时,纺织行业却在江河日下,造纸业也被列为重点环境监控行业,再加上单一的产业结构、单纯的出口模式和B股并不有效的融资渠道,这些都如同悬在王淑贤头上的利剑。但并没有人提醒他注意头顶,王淑贤被众多赞誉冲昏了头脑。
与外部的严峻形势相呼应的,是帝贤内部的落后管理。整个帝贤,王淑贤“一股独大”,同时,他的家人也占据着公司高管要职。作为承德第一家上市公司,王淑贤却没意识到,他的经营管理还停留在二十年前的小作坊时代。
不过在当地,王淑贤在平民阶层却有着良好口碑,和口碑相伴的是他耿直的性格。“王淑贤没读过什么书,说话直截了当,有时候办事认死理,不怕得罪人。”
他的“直接”还体现在公司经营上。2005年1月18日,帝贤发布公告称,因银行收缩银根,公司资金紧张,纺纱厂、造纸厂、服装厂开始陆续停机……这一公告将当地政府吓得不轻,一个电话打到了王淑贤办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