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职法硕中国法制史论诗经中的婚恋习俗与轨制
论《诗经》中的婚恋习俗与制度
摘要:
《诗经》中有许多描写爱情和婚姻的诗歌,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从订婚到结婚,再到解除婚姻关系的婚恋制度。本文通过订婚、结婚、离婚三个部分对当时的婚恋制度进行了一一梳理与总结,能较准确的体现出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法律制度。
关键词: 诗经 聘婚 奔婚 休妻 婚姻制度
正文: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相传由孔子所编订,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其内容来源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和列士等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当时流传于民间的歌谣。其中,不乏描写当时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的内容,我们通过诗经对一些真实故事的记载来研究当时的恋爱习俗、婚姻制度与法律,其准确度是较高的。例如《诗经·卫风·氓》就完整的记载了一段恋爱、结婚、离婚的爱情故事,体现了当时的婚姻法在婚恋的各个环节中的具体规定。
一、婚约的订立
在《诗经》形成的年代,婚约的订立,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正式的明媒正娶,二是男女双方私定终身。这两种情况在《诗经》中都多有记载,并体现出当时严格的婚姻制度。
(一)明媒正娶的聘婚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制度的严格执行。
一桩经过父母的同意和媒人的说和的婚姻,才能受到世人的承认和尊重,这就是当时的重要礼制,可以在以下几个实例中得到印证。
(1)《诗经·卫风·氓》的第一段中写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描写了氓与其相恋的女子相见并商量婚事的过程,我们可以通俗的理解为:氓笑嘻嘻的来,拿着布泉币来买丝绸,其实不是真的来买丝绸,而是为了借机和我商量婚事。送你渡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不是我要延长婚期,实在是你没有找到好的媒人。希望你不要生气,只要在秋天以前找来媒人就行了。
这一段充分的反映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婚姻制度。“氓”私自来找“我”本来是世俗所不允许的,但是“氓”和“我”其实早就相识相恋,私定终身,可双方父母并不知情,现在要想成婚就必须按照当时的法律制度,依程序请媒人上门提亲,才能将这件婚事定下来。“我”不是不喜欢“氓”,也不是不想和“氓”成婚,但在当时的社会,谁都不敢轻易违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制度。
(2)在《孟子·滕文公上》中记载到: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
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意思是说:男女之间没有父母的同意,媒人的说和,自己去幽会或私奔,会遭到周围人和父母的谴责和鄙视。
受到舆论谴责的两人,感情再好也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最终也无法修成正果,这对与年轻人来说是很大的精神压力,使得任何人都不敢对此项制度有所违抗。
(3)在《诗经·齐风·南山》中记载:
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这是指男方必须要将娶妻的事情与父母商量,才能决定,其中一个“必”字,体现了这一制度的严肃性。
(4)在《诗经·郑风·将仲子》记载到:
将仲子兮,
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这段是说:希望小伙子你呀不要翻墙来找我,也不要攀折树枝来找我,不是我不爱你,而是怕我的父母知道。
本段中主人公的感情可能还没有告知双方父母,也可能是告知后由于某种原因而遭到了父母的反对,所以一旦幽会的事情被父母发现,那可能将面临严重的惩罚。这也说明女方的婚配也是必须遵守“父母之命”制度的。
(5)在《诗经·召南·摽有梅》中写道:
摽有梅,
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
迨其吉兮!
是描写一个女子苦苦等待来提亲的人,一直等到梅子都落了一大半了还没有等来。即使等待是这样漫长而痛苦,女子也没有别的办法,因为按照礼教,她只能等男方媒人前来提亲,自己却没有任何主动权。
2.“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制度在当时社会的合理性。
一项制度的实行,无论是否有统治阶级的强制,如果它在当时的社会不具有合理性,不被大家理解和认可,那么其执行力便无从谈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制度之所以在中国古代广泛实行,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也是因为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1)“父母之命”的形成基础有二。
一是经济文化基础。在当时封闭的农业社会中,民不远徙,家家户户都是以“男主外女主内”为家庭的主要模式,由此就使得女性的生活方式变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女子从出生起就常年呆在家中,极少外出被男子见到,所以,即使男子和女子因为偶尔的一次见面喜欢上对方,想要像现代的人们一样自由恋爱,却没有什么机会再见面。这种固有的经济文化背景就使得自由恋爱变得不太可能。
二是权利义务对等的逻辑为基础。当时的婚姻是实行“谁做主,谁负责”的制度,儿女的婚姻由父母决定,嫁娶的对象由父母选择,父母就要对此负责,如果在此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儿女是不受惩罚的,受罚的则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土木1411尹伊君 李睿 孙浩然.ppt
- 土木学子34个题目.doc
- 土线生活史病原诊断和操纵知识.ppt
- 土豪金耐看不实用 IOS永久比不上的12个安卓功能.doc
- 土钉墙搅拌桩计划.doc
- 圣女贞德系统先容.doc
- 圣斗士最强的战斗力阐明.doc
- 在flash中完成鼠标随意拖动的效.ppt
- 在事业单位社区工作者雇用面试考试中.doc
- 在乡村三同的日子里.ppt
- 数据仓库:Redshift:Redshift与BI工具集成.docx
- 数据仓库:Redshift:数据仓库原理与设计.docx
- 数据仓库:Snowflake:数据仓库成本控制与Snowflake定价策略.docx
- 大数据基础:大数据概述:大数据处理框架MapReduce.docx
- 实时计算:GoogleDataflow服务架构解析.docx
- 分布式存储系统:HDFS与MapReduce集成教程.docx
- 实时计算:Azure Stream Analytics:数据流窗口与聚合操作.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架构与原理.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连接器开发与使用.docx
- 数据仓库:BigQuery:BigQuery数据分区与索引优化.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