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共和国粮食收购政策演变及其启示
共和国粮食收购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
摘要:共和国粮食收购政策的演变先后经历了粮食自由贸易、粮食计划收购、粮食收购“双轨制”、粮食收购市场化四个阶段。它的主旨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关键是把握处理国家和农民的关系,规律是逐渐发挥价值规律在粮食流通中的作用。
关键词:粮食收购政策;国家粮食安全;商品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012-03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长期严峻的粮食局势,党和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不断调整粮食收购政策,为改善粮食状况谱写了光辉的新篇章。本文就共和国粮食收购政策的演变史作出初步研究,以求找寻出其发展规律。
一、1949―1953:粮食自由贸易
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属于新民主主义经济。根据共同纲领确定的“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的经济建设方针,结合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现实,当时粮食市场实行的是自由贸易。其特点是,农民生产的粮食在向国家缴足公粮、留足口粮和其他用粮之后,多余的粮食由农民自己到粮食市场上去自由买卖;国营粮食公司、供销合作社、私营粮商在市场上都可以自由采购和销售。
在自由贸易阶段,各经济成分在粮食收购中的作用是和当时的国民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进入1949年以后,物价飞涨的局面进一步加剧。4月、6至7月、11月及次年2月,社会上先后掀起四次物价大涨风,几乎每次都是粮价上涨牵动其他物价全面上涨。为此,“党和人民政府采取经济与政治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掌握主要商品的货源;另一方面,选择有利时机和市场,集中全国经济力量,敞开抛售,给投机资本以歼灭性打击。同时,在市场有利时,不失时机购进,积蓄力量,准备下一回合的较量。”①经过斗争,国营经济不但壮大了实力,而且还取得了粮食等主要商品市场的领导权,在自由贸易中开始发挥主导作用,自抗日战争以来持续12年之久的通货膨胀???面宣告终结。1950年3月中旬以后,各地市场粮价开始不断下降。
经过“三反”、“五反”运动,不少地方出现盲目排挤私营粮商合法经营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1952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在《关于调整商业的指示》中提出对公私商业进行调整,保持私营商业的当前营业额并使其不再下滑,以避免店员过多地失业或使失业店员能够转业。该指示调动了私营商业经营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粮食市场的自由贸易中。建国以来,国家“以征为主、以市场收购为辅”掌控粮食的政策受到严峻挑战。如1952年7月1日到1953年6月30日的粮食年度内,国家共收入粮食547亿斤,共支出587亿斤,赤字为40亿斤,粮食供销形势相当严峻。而在该年度内,全国上市粮食348亿斤,国营粮食公司和供销合作社收购69.9%,私营商业收购高达30.1%,使国家通过市场收购平衡粮食供需的计划几乎落空。进入1953―1954年的粮食年度内,据估算国家需要掌握粮食700亿斤,除公粮可以拿到275亿斤外,还需要收购431亿斤,靠市场收购这么多粮食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就使得党和政府必须采用新的收购办法和新的粮食供应办法,因此,统购统销的粮食政策就应运而生了。②
二、1953―1985:粮食计划收购
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粮食统购统销的决议》。同年11月23日,政务院第194次政务会议通过《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命令》。这两份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共和国粮食统购统销体制的开始正式确立。统购统销被称为继稳定物价、统一全国财经工作之后的第二次大战役,从1953年开始实行,“到1985年改行粮棉合同定购制度为止,这个在特定条件下开始实行的农产品统购制度,持续时间长达32年之久。”①期间,统购统销政策在保持基本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又根据粮食供需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其具体内容。比如,1955年以后曾实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的“三定”办法;1960年以后实行“超购加价”的办法;1961年以后实行售粮奖售工业品制度;1979年以后不断核减统购指标。
统购统销政策,包括计划收购、计划供应、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和中央对粮食实行统一管理四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内容。按照《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命令》,计划收购的基本含义是:“生产粮食的农民应按国家规定的收购粮种、收购价格和计划收购的分配数字将余粮售给国家。”至于粮种和价格,依据《关于粮食统购统销的决议》,均由中央统一规定,统购价格大体维持在当时城市出售价格的基础上,以不赔不赚为原则。在缴纳公粮和计划收购粮之后的余粮,农民可以自由存储和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