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研究比较与启示.docVIP

关于我国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研究比较与启示.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我国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研究比较与启示

关于我国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研究比较与启示   摘要:目前我国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实践和新公共管理运动下的国际潮流体现出强烈的呼应性和清晰的耦合轨迹。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绩效预算管理改革,需要进一步从改革动因、控制模式、实现路径、制度框架等多个方面入手,比较和解析国内外改革实务的差异,同时吸取借鉴一些成熟有效的管理思路和办法。   关键词:绩效预算管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BJY0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宇蕊(1981- ),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府财务管理研究;陈纪瑜(1947一),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预算管理、政府与非营利性组织会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8)06-0077-03   收稿日期:2008-08-08      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以绩效为导向的一系列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正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增强责任性、透明度和持续运营能力的有效途径,代表了现今国际上公共管理改革的潮流。西方国家经过多年努力实践,构建了面向结果的绩效预算管理框架体系、规范内容和系统程序,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赋予其新的涵义和元素。典型的如英国,自1980年推行雷纳评审、财务管理新方案、部长管理信息系统等,设立了“经济”(economy)、“效率”(effcieney)、“效益”(ef-feetiveness)的3Es标准体系,1988年继续实施“下一步行动方案”,90年代后的“公民宪章”运动、“竞争求质量”运动等一系列改革,开创了质量和顾客满意的绩效预算改革的新方向。美国于1951年第一次明确地使用了“绩效预算”(Per-fonnance Budgeting),20世纪60年代推行“计划-规划-预算”(planning-programming-budgetary system,PPBS)改革,1993年国会通过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GPRA),2002年克林顿政府又推出项目评估比率工具(Program Asswssment Rating Tool,PART),2003年布什政府在绩效预算中引入“红绿灯”评估系统(聂长虹,2007),2004年国会通过了《项目评估与结果法案(2004)》(Program Asessment and Results Act,PAR)。这一系列的改革帮助美国政府将预算建立在可衡量的绩效基础上,并且形成了一整套宏观性、战略性和结果导向的管理思路和模式,促进了政府再造目标的实现。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框架成型的关键时期,财政部也提出“尽快建设‘精细’财政、‘透明’财政、‘绩效’财政、‘科技’财政”的要求。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便开始了新一轮公共预算管理改革,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提高了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并逐渐重视绩效信息对预算过程的影响。而北京、广州、青岛、厦门等地更对绩效预算管理的方式和实现手段进行了有益尝试。如北京市财政局在2000年明确提出加强重点支出的管理,对核定预算、拨付资金、安排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和追踪问效;2002年又下发了《教科文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考评暂行办法》,率先在全国进行了绩效考评试点工作;2003年初步探索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安排下年度资金的重要参考;2007年逐步实现项目绩效和预算安排挂钩,对考评结果比较差的项目不再拨付资金(夏祖军,2004)。可见,我国的改革实践和国际潮流体现出强烈的呼应性和清晰的耦合轨迹。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绩效预算管理改革仅停留在粗线条、框架性的研究上,在实务方面,虽然地方政府进行了一些尝试,却很少从环境动因、目标模式、实现路径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分析。因此,需要将我国的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放在一个更现实、更完整的环境中进行解析与对比,刻画国内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清晰轨迹和现实坐标,充分考量我国改革的现实条件、承受能力,以及与国际模式的衔接问题。同时,吸取和借鉴一些成熟的设计思路、有效的模式和先进的管理办法,为我国的绩效管理实务提供良好的参照系,找到差距和努力方向,从而使改革更积极稳妥,也更具有可操作性。      一、改革动因      20世纪80年代各国政府实行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前奏,是在公共部门中深入持久展开的一场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其改革的内在驱动力来自经济衰退、财政拮据、公共管理危机等现实压力(凌岚,2003)。这一动因也决定了西方国家,无论是浅尝辄止的早期绩效预算,还是目前运行稳健、卓有成效的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