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区域功能协调下新型资本流动机制研究
区域功能协调下新型资本流动机制研究
内容提要:针对国土开发失范、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等区域问题,“十一五”规划对我国区域开发秩序进行了主体功能区专题规划。主体功能区格局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本质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即由原先的经济结果均衡调整为区域功能协调、结果公平。由此,在新型的区域协调格局下,作为区域协调发展决定因素之一的资本流动机制,必然相应的发生新的变化。本文在辨析传统资本流动机制的基本特征及其流动效应的基础上,论证了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实施对资本流动机制的新要求,提出了新型资本流动机制的特点和资本流动的内涵,并就新型资本流动机制构建中的突出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区域协调;区域功能;主体功能区;资本流动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5-0014-06?
针对国土开发失范、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等区域问题,“十一五”规划对我国区域开发秩序进行了主体功能区专题规划。主体功能区格局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本质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即由原先的经济结果均衡调整为区域功能协调、区域生活质量大致相当。由此,在新型的区域协调格局下,作为区域协调发展决定因素之一的资本流动机制,必然相应的发生新的变化。但在具体如何构建新型资本流动机制、明确各种资本目标、促进各种资本合理流动等方面还缺乏系统研究。从主体功能区要求和传统资本流动机制特征出发,系统研究区域功能协调下的资本流动机制,对于推进形成我国主体功能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力求区际公共服务均质化,具有重要意义。
1.传统资本流动机制的基本特征及经济效应
在传统的同质平滑型假设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路中,资本流动机制以市场驱动为主,主要着眼于区域经济增长。不同地区的投资环境从而投资收益率高低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由此引发了区域间经济协调的问题。
传统资本流动机制的资本类型主要是物质资本,物质资本作为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1.1 资本流动的驱动力
传统资本流动机制下,???质资本的流动动力主要有市场机制、市场机制为主的市场政府双动力机制以及政府指令(命令)机制。
1.1.1 市场机制。
传统资本的流动机制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以斯密(Adam Smith,1776)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认为,“看不见的手”能够实现稀缺资本的长期有效流动。新古典经济学派则通过数理分析证明,完全竞争市场形成的均衡价格能够引导资本有效流动,这种由市场力量实现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就会使资本达到最优的流动。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Oliver#8226;Williamson,1989)通过实证的研究,提出倒“U”型理论。发现区域差异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呈倒“U”型,即地区差距在发展的初始阶段会扩大,达到一个高峰后会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渐缩小。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Perroux,1955)从抽象的经济空间出发,提出了“增长极”理论。强调了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所形成的资本、技术高度集中,进而形成增长极,能够对邻近地区产生的强大辐射作用,从而带动发展。赫希曼(A.O.Hirschman,1968)将发展的正面效应称为“涓滴效应”,将发展的负面效应称为“极化效应”;谬尔达尔(G.Myrdal,1957)则分别称为“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这就是所谓的“谬尔达尔―赫希曼模式”。资本流动市场机制的优点在于:供需双方由价格调节,资本由价格信号引导并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进行流动,从而实现均衡发展。其不足在于不能兼顾经济发展的社会利益,不能形成发展的长效协调机制。
1.1.2 市场主导的市场政府双动力机制。
罗森斯坦―罗丹(Paul Rosenstein―Rodan,1943)、纳克斯(R.R.Nurkse,1967)、刘易斯(W.A.Lewis,1954)、T.西托夫斯基(T.Scitovsky,1976)等人根据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平衡发展和发展中国家如何选择发展途径提出平衡发展理论。提出在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同时大规模投资,通过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全面发展,来彻底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实现工业化或发展。罗森斯坦―罗丹、纳克斯分别提出了“大推进”理论和“低水平均衡”理论。艾伯特#8226;赫希曼(A.O.Hirschman,1958)、罗斯托(Walt W Rostow,1963)、谬尔达尔(G.Myrdal,1944)等提出了不平衡增长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谋求发展,就必须集中力量将有限的资本资源有选择的集中流动在某些产业和部门,使这些产业和部门首先得到发展,然后通过投资的诱导机制和产业间、地区间的联系效应和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