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肾风 中医护理方案 肾风 肾风病是古人用中医病位、病因命名的疾病,即肾脏亏虚、感受风邪,使肾受到损害而发生水肿、尿浊、尿血、眩晕、腰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肾风有急肾风、急进性肾风、慢肾风、隐匿性肾风之不同,需加以鉴别。 一、常见证候要点 气阴两虚证 :浮肿日久,面目四肢浮肿不甚,气短乏力,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头目眩晕,腰膝酸软,时见自汗或盗汗,小便短赤,舌红少苔或舌淡而边有齿痕。 肾络瘀阻证: 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浮肿时发时止,面色无华,骨痛。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 风伏肾络证:面目或四肢浮肿,遇风发病或遇风加重或迁延日久不愈,四肢关节不适,尿中泡沫增多,面色晦暗,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黄或白。 湿热蕴结证: 遍体浮肿,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或溏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 肾虚湿瘀证:四肢浮肿不甚,面、唇、肤色晦暗,腹部青筋暴漏,手足心热,腰膝酸软,或妇女经色暗红有紫块,或经少经闭,小便黄赤。舌质红或紫暗,苔黄腻 脾肾阳虚证: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呆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或腰部冷痛,小便短少。舌质淡胖,苔白滑或白腻。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血尿 辨尿色、性状,定期检查尿液,观察尿红细胞量增减、反复与日常生活的相关性,如活动、睡眠、疲劳等,以及有无感染等病因影响 血尿辩证多属于或兼有肾络瘀阻证,遵医嘱予活血化瘀类中药,护理中应注意观察皮肤、口腔、牙龈等部位有无出血,女患者月经期经量改变等。 (二)泡沫尿(蛋白尿) 观察尿泡沫多少及消散时间,检测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蛋白等。标本留取应正确、及时,避免尿液过度稀释或浓缩,防止标本污染或变性。 注意观察发热、剧烈运动,以及体位改变等因素对患者泡沫尿(蛋白尿)的影响。 大量泡沫尿(蛋白尿)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适度床旁活动,卧床时须定时翻身,做足背屈、背伸等动作,病情缓解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 做好口腔、皮肤、会阴等护理,避免因感染致病情反复,蛋白尿增加。 遵医嘱艾灸,可取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 (三)水肿 及时评估水肿程度,监测体重、腹围、出入量等,重症水肿宜卧床休息,记24小时出入量,重点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及肾功能等变化。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发生。头面眼睑水肿者应将枕头垫高;下肢水肿明显可抬高足部。严重胸水、腹水时宜取半坐卧位。 3. 适当控制饮水量,指导患者量出为入,保持出入量平衡。 4. 使用攻下逐水剂或利尿剂时应重视血压监测、观 察尿量,及大便的次数和量,防治有效血容量减少导致的休克及电解质紊乱。 5. 遵医嘱中药泡洗 6. 遵医嘱中药外敷 7. 遵医嘱中药熏蒸 (四)头晕、血压增高 头晕、血压增高是肝风内扰的表现,但早期症状隐匿,应加强巡视、监测血压, 头晕发生时,尽量使患者卧床休息,若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脉 滑数、血压明显升高、视物模糊、立即报告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肾风病患者出现郁怒、躁动等肝阳亢盛现象,应避免言语、行为、环境因素等不良刺激。应用降压药物时,还应重点观察服药后的血压动态变化及对肾功能的影响。一般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对于蛋白尿>1g24小时,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肝、降压沟、心、交感等穴。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风池。百会、太阳等穴。 (五)尿量异常(少尿、无尿、多尿、夜尿) 少尿、无尿是肾风重症,关注血压、心率、神志、24小时出入量等变化,尤其重视有无高钾、高血容量、酸中毒及其心肺功能的影响。严格控制水分摄入,保持出入平衡。 对多尿、夜尿患者应观察尿量、尿比重、尿渗透压、排尿次数等。 遵医嘱艾灸,取肾俞、关元、足三里与命门、气海、三阴交两组穴位交替、间歇应用。 遵医嘱中药全结肠灌洗。 (六)、腰膝酸软 观察疼痛性质、部位、伴发症状,注意肾外因素导致的腰痛。 行肾穿刺患者术后往往有腰胀痛的情况,一般术后3日内忌在腰部行各项物理治疗。 艾条温和灸:选择肾俞、气海、关元等穴位,每穴灸15分钟。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肾、腰骶等穴。 遵医嘱中药外敷,取 双侧肾俞、三焦俞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服补益类中药,应注意观察有无外感。伤食、气滞、湿困等征象,以防补益药滋腻助邪。应用活血类中药,注意观察皮肤、粘膜、口腔等部位有无出血情况,肾穿刺前后应遵医嘱停用。祛风除湿中药如雷公藤多苷片,遵医嘱观察患者服药后有无胃肠道不适应,并观察月经周期的改变,若出现经期紊乱、闭经等异常表现,及时向医生反映。 2.注射给药 (二)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 ①芒硝外敷:将芒硝捣碎成粉末或细颗粒,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