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友缘语文七上.doc
1、在山的那边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解读诗歌的主要内容,领悟诗人寄予诗中的感情。
2、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把握诗歌中运用的象征手法。
3、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观照人生、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领悟诗歌主旨。
2、“山”、“海”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观照人生、感悟人生。
学习方法:
读熟读诗歌渐入文景,品 品味语言渐入佳境,悟 感悟诗意感悟生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
1.学习并掌握生字生词。
2.借助资料知会山、海的象征意义。
3. 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感情
一、导入
由两幅图片(一幅是美丽的大海,一幅是困居深山老林无赖的农人的)引出农人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强烈的渴望。从而引出课题。
介绍诗歌的一般常识:诗歌,是与散文、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它最集中、精练、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特点是语言凝练含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节奏美、意境美、主题美,形式上一般是分行排列(其他文学样式多为句子)。
二、文本解读
1、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这首诗是作者学社工时代的一篇作品。
三、基础过关
A、画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⑴ 伏在窗口fú 痴想chī ⑵ 隐秘bì 凝成nín
⑶ 诱惑xiù 漫湿màn ⑷ 枯干gū 瞬间shùn
B、下边四组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⑴ 幻想 凝成 诱惑 宣腾 ⑵ 海潮 攀登 朦胧 痴想
⑶ 隐秘 清澈 依然 枯干 ⑷ 漫湿 一瞬间 飘来 深根
C、填空: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_____,即对_____的热烈向往。
D、用课文中词语填空:
小时候,我常__________在窗口__________。
于是,怀着一种__________________的想望。
山那边的山啊,__________________脸。
在山的那边,__________________!是用_________________的海。
四、课文探究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1、解释词语的含义:
⑴ 一座座表明了追求信念的路途坎坷遥远。
⑵ 一次次表明了执著追求_。
2、下列划线词语如何理解?
⑴ 诱惑着我的山顶:翻过山顶是“我”幻想成真正的必然,因而具有诱惑力。
⑵ 漫湿我枯干的心灵:执著的追求变失望为希望_。
3、根据上文意思说一说要想实现理想应具备怎样的精神?
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4、你心中的希望是什么?你是如何追求希望的?
5、读课文:默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自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听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涵。齐读课文 以声达意。(朗读诗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读准词句;二要读出节奏停顿;三要读懂内容;四要读出情感。)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五、整体感知
第一节写小时候自己对大山外面世界的痴心向往。
第二节写今天的我不断奋斗最终实现了理想。并且把这个人生感悟告诉他人。
1、品读精美语言片段
诗的语言是非常新颖、凝练、含蓄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把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一起讨论。
A、“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意义?
“痴想”原意是发呆的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向往外面的世界。
B、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个向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与想望。”
C、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
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D、“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才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E、“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种子比喻一个信念,是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
F、“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