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诗学庄严论初探-svabhinava.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梵语诗学庄严论初探-svabhinava

梵语诗学庄严论初探 尹锡南 在古代文明世界,中国、希腊和印度分别独立创造了自成体系的文艺理论, 成为世界文论的三大源头。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古代印度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 帜的梵语文学理论即梵语诗学体系。它有自己的一套批评概念或术语,如庄严 (alaïkàra)、诗德 (guõa)、诗病 (doùa)、风格 (rīti)、味(rasa)、韵 (dhvani)、曲语 (vakrokti)和合适 (aucitya)等。“就梵语诗学的最终成就 而言,庄严论和风格论探讨了文学的语言美,味论探讨了文学的感情美,韵论探 1 讨了文学的意蕴美。这是文艺学的三大基本问题。”梵语诗学至今还闪耀着夺目 的理论光辉,并潜藏着批评运用价值。庄严论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梵 语诗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庄严论产生的语言背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理论即诗学自然与语言修辞结下不解之缘。梵语诗 学也不例外。实际上,许多著名的梵语诗学家正是因为对语言问题的深入思考才 完成其诗学理论建树。印度声明学(语言学)为“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 明、因明、内明)之首,被誉为“学问之源”。梵语语言学深深地影响了梵语诗 学庄严论的产生和发展。 印度古代的语言学成就在古代世界独树一帜。梵语诗学与梵语语言学密切相 2梵 关。印度学者认为:“在前婆摩诃时期,梵语语言学是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语语法理论家对于语言的探讨,特别是对于语言和意义关系的探讨和争论,奠定 了梵语诗学的基础。帕尼尼的《八章书》奠定了梵语语言学基础。他规定的词格、 词性、词数和复合词乃至连声规则在很多梵语诗学著述中有所反映。在他之后, 公元前二世纪的波颠阇利著有《大疏》,他接过帕尼尼的语言探索旗帜,继续思 考语言问题。他指出,表达意义是词的惟一目的。他由此提出著名的“常声” (sphoña)说,这直接启迪了梵语诗学韵论的产生。常声说在七世纪著名的语 言哲学家伐致呵利那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他的《句词论》推崇语言,将语言的 本质等同于梵,提出“声梵” (÷abdabrahman)的概念,并将语言与世界的创 造联系起来加以理解。他还依据“梵我同一”的观念指出:“谁通晓语言,就能 3 达到至高灵魂(梵);掌握语言活动本质,就能享有梵甘露。” 梵语语言学家的思考影响了梵语诗学的理论发展。以语言学家最关心的音义 4婆罗多到梵语诗学史上最后 (言意)关系为例,自“梵语文学批评理论之父” 1 黄宝生:《梵语诗学论著汇编》,昆仑出版社,2008 年,第 29 页。 2 V. M. Kulkarni, Studies in Sanskrit Sāhitya- ÷āstra, Patan: B .L .Institute of Indology, 1983, p.122 3 Bhart çhari, Vākyapad ãya,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1971, p.30.此处采用黄宝生译文。 4 A. Sankaran, Some Aspects of Literary Criticism in Sanskrit of the Theories of Rasa and Dhvani, Delhi: Oriental Books Reprint Corporation, 1973, p.17 1 一位大家世主,每一位诗学家都给予重视。可以说,对言意问题的关注构成梵语 诗学发展的一条清晰线索。就庄严论而言,对于叠声、比喻、夸张、奇想等修辞 法的分析是题中应有之义。对于曲语论来说,对于词性、词格、词数的艺术使用 顺理成章。就韵论而言,它的整个体系的建立主要依赖语言学支撑。印度学者认 为:“我们的语法学家的观察很了不起,但文学批评家的思考要更为出色。”1梵 语诗学家受惠于语言学有目共睹。例如,檀丁则将语言的重要性推到无以复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