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构生态大学的刍议-国立台南大学
環境人權在台灣 建構「生態大學」(Eco-university) 的草案 鄭先祐 (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國立臺南大學 (五項特質) 百年歷史 民前13年,台南師範學校 (建校至今110周年) 優良傳統 中小學師資的搖籃 轉型年輕 (綜合大學) 2004年,正式轉為:國立臺南大學 教育學院,發展成為「五個」學院 環境與生態學院 (全國唯一) (since 2006) 國際級的校地:七股校區 (120公頃) 七股海岸濕地、四草保護區、黑面琵鷺 「大學」之道 University(大學)詞根是「universus」,意指:“普遍”、“整個”、“世界”、“宇宙”。(丁學良,2005) 三個階段:教育機構 → 研究機構 → 服務機構 綜合大學:國家的經濟成長、社會福利、文化和社會發展 (Bladh, 2008) 。 追求卓越: 大學之道 :明德、親民、至善 → 自然之道 社區、國家、全球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共同的可持續未來 面對衝擊: 發展 vs. 保育 經濟 vs. 生態 科技 vs. 人性 化解途徑: 自然與人文的對話 理性與感性的交會 科技與藝術的結合 五個學院 (夥伴關係) 科學與技術 事業(產業) 人文社會 生態平台:教學研究的主題 教育學院:生態 (永續環境) 教育 人社學院:生態文學、自然寫作、生態論述、生態倫理(哲學)、社區治理 (台灣文化所、文化與自然學系) 藝術學院:生態藝術、戲劇、音樂、多媒體、動畫 理工學院:可持續發展、經營管理 (科管所)、 環境與生態學院:綠色能源、有機農業、環境監測與型、復育生態、動物生態學、植物生態、生態旅遊、生態評估、人類生態 通識課程:南大願景與價值、生態保育、生態主張 生態中心 (Eco- center) 生態科學領域: 自然生態與保育 人類生態學、 生態保育學、 事業生態學 生態事業領域: 生態教育、 生態論述與文學、 生態旅遊、 有機農業、 綠色能源產業 生態技術領域: 復育生態學、 經營管理、 監測與評估 生態中心 (Eco-center) 三合一:科學、技術、事業 五聯盟:事業(教育)、文學(社區)、藝術、科學、技術 生態中心 (Eco - center) 五個軸線: 生態教育 (環境教育、永續環境教育) 生態文學 (自然寫作、生態哲學、生態論述) 生態社區 (社區營造、全球接軌) 生態藝術 (美學、多媒體與戲劇) 生態研究 (人類生態、生態復育、生態產業) 生態中心 (Eco - center) 場域: 校園:府城校區、榮譽校區、七股校區、大、中、小學。 實驗區:七股校區(120公頃),西校區(80公頃)。 自然區:七股海岸溼地與相關溪流、黑面琵鷺保護區。 社區:台南縣七股鄉、台南市城西里和四草區。 產業:生態旅遊、解說教育、事業生態、生態復育。 區域合作;雲嘉南,高屏,台東和澎湖、金門等。 國際接軌:中國、日本、美國、歐盟、澳洲 生態大學的 溝通與學習的平台 e-web e-learn e-knowledge (information and idea) e-support (profession and partnership) e-community (Local to Global) 生態大學的成就與效益 教育成就:優質的特色、跨領域學習、社會與全球接軌、具有生態倫理價值觀 環保成就:減廢、回收、節能減碳、省水 生態經濟效益:生物多樣性、節省成本、生態美學與藝術價值 社會效益:校園社群內部的合作,福利健康的提升、社區網絡的連結、全球接軌 六組分工 一、生態教育:洪碧霞(軟體)、黃國禎(硬體) 二、生態文學與生態社區:張清榮、陳昆宏 三、生態藝術:李德淋、許和捷、林玫君 四、多媒體整合:李鴻亮、孫光天、李健興 五、生態科學與技術 生態科技、黃家勤、劉世鈞 資源調查:謝宗欣、李寶珠 健康醫學:駱雨利 生態事業:薛怡珍、范玉玲、陳瀅世 六、產銷推廣:林懿貞、辛玉蘭 行政部門 (主導與協助) 校長、副校長:政策、執行的領導 教務處:跨系所的課程規劃、通識課程 總務處:綠建築、省能減碳、省資源 學務處:生活輔導、志工學習 五個學院:教學研究的整合 生態中心 (Eco- center) 工作事項 教學: 文學與藝術的研習與創作 中心網站的建構與維護 生活空間,節能減碳 通識課程的生態核心(知識、倫理、可持續的未來) 區域: 綠色文化推廣 台南市生態城市的推動 七股生態事業與社區的建構 生態資料庫與志工的培訓 研討會: 人類生態學(Human Ecology) (兩岸)國際研討會 教學研究服務的平台:生態中心(Eco-center)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生態科學領域; 自然生態與保育、 生態倫理 人類生態學、 事業生態學 生態產業領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