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目标在于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有的好奇心,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根据我校的实际,拟定小学《科学》课程的实验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主线,坚持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先行,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加速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索和完善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实现小学《科学》的课程目标,努力促进我校新课程改革。
二.实验目标
1、教材完善目标。验证《科学课程标准》及《科学》新教材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为修改和完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提供实践依据及建设性意见,为科学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创造条件。
2、教师提升目标。探索培训科学教师的方法与途径,帮助教师转变课程理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提升专业素养。 3、学生发展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融入科学教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收集 《小学科学》教学实录《观察土壤》课...《观察土壤》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评价制度目标。积极探索小学《科学》教学与生产、生活相结合,开发与地方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课程资源,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有科学课程特色的评价体系。
三.实验内容
1、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认真学习《纲要》和《科学课程标准》,用新课程理念指导科学课堂教学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体验中学习,探索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师生互动、体现差异、发展个性的课堂教学。
2、实施考试制度改革。遵循覆盖面与重点相结合原则、考知识与考能力相结合、试题的独立性与试卷整体性原则、以及信度、效度、难易度及区分度综合检测的原则,尝试推进考试形式的多样化、考试内容的综合化、命题方式的科学化,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全面地提高。
3、实施评价制度改革。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积极开展对科学探究活动,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科学动手实验及制作等方面的评价,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学校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
四.实验步骤
1、积极准备阶段(2013年8月至9月)
(1)成立瓦草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实验小组,制定实验方案; (2)了解科学课程的开设情况; (3)研究科学课程标准; (4)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科学教材,开展集体备课;
2、探索试验阶段(2014年3月)
(1)开展科学课程标准、教材的实验工作; (2)初步探索科学课程教育的规则和基本方法; (3)初步探索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进行探究活动; (4)初步在建立适合科学课程教育的教学制度、教研制度; (5)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评价考试改革,尝试开展符合科学课程标准、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评价。
3、全面推进阶段(2014年4月)
(1)开展《科学》第二学年和第一学年课程标准、教材的实验工作; (2)探索科学课程师资的培训模式; (3)培养教师对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力; (4)进行科学课程教师角色的专题研究,力争建立科学课程教师的基本标准; (5)开展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研究; (6)完善前两阶段工作。
4、总结推广阶段(2014年5月)
(1)全面总结小学《科学》教材试教情况; (2)撰写教改工作总结; (3)作好成果推广的各项具体工作。
五、组织机构与职责
组 长:
成 员:
1、组长负责制定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制度、评价及考核细则。 科学安排 ,有序的开展工作。做到思路清、方案实、效果明显。 2、组织教师培训学习与指导,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校本教研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研讨、反思在小结中成长。
3、多请示、多协调、多研究,全力改进,形成课改的合力。经常性地总结交流老师们好的做法和经验,使优秀教学资源及时得到共享,形成随时研讨新课程的浓厚的教学氛围。
六、保障机制
1、及时总结表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 2、加强科学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7月9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