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编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介绍.ppt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龚自珍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坊,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龚自珍;“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梁启超;;★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下册,中华书局,1981年,第540页。
;★ 嗟神州之久沦兮,尽天荆与地棘。展支那图以大索兮,无一寸完全干净汉族自由之土地。披发长啸而四顾兮,怅怅乎如何逝。
——《宋教仁集》下册,中华书局,1981年,第500页。
;;案例导入: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 1405-1433年,中国明朝的郑和从南京下关宝???厂出发, 7次率庞大的舰队沿江、浙、闽、粤海岸南下复西行,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蒙巴萨,访问了亚非沿岸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435年(宣德八年),他在归途中客死古里(今印度南部西海岸之科泽科德)。;哥伦布航行4次,历时13年(1492-1504年).;中国之强盛;“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成为鲜明对照。”
——【英】H.G.韦尔斯:《世界史纲》 ;1. 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毕昇与活字印刷术;;弩; 中国古代的科技一直很发达,在丝绸、青铜器、瓷器、建筑,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
;中国:清代浙江湖州有一巨富,为遣兴而听从一人的献计,选三十二俊童,布于堂室四角。即日邀某公子对弈,公子见而大喜。其行棋之法,欲行何子,只一开口,其人即至何处,不须举手之劳,而布局之妙动合自然,局终为之拍手称快……
越南:越南人所下棋即象棋,下棋时,必于树林阴翳之地,广可数丈,乃展一局,选男女各16人,皆韶年艳服,各执一牌,牌上大书“车”、“马”、“炮”等字,使对立其位,以男女分黑白子。下棋者各高坐,令侍者传呼某子行某度,某子即应声而进。若被弹之子,则执牌出局。
——清代李文泰《海山诗屋诗话》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最勤勉的国家”。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是清朝近300年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但康乾盛世犹如落日余辉,自乾隆以后,黯淡无光,清王朝也进入了离乱之秋。 ;;2. 从中西比较看传统中国的衰落 ;同样的航海,且中国在技术和规模上远远超过了西方,可是东西方的远洋航行却有着不同的内涵、产生了不同的结果。郑和下西洋之所以没有地理大发现那样的深远影响,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密切相关。;郑和下西洋影响有限的原因:;经济方面: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郑和的远行没有内在的经济动力。;政治方面:君主专制制度使郑和这支“皇家舰队”其实也是皇权的宣传队,他们到处粘贴的标语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思想方面: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文化对“利”的蔑视,使郑和的船队并非一支贸易船队,而是一支扬我“皇威”,显示“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船队。;社会结构方面:突出父权、夫权、君权的宗法家长制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也显示出强烈的保守色彩,使郑和们没有了再次远航的强劲动力;总之,中国封建制度在给中国带来强大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隐患,潜伏着不少危机。当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兴起以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日渐拉大,最终导致近代中国的屈辱。;3.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18世纪后半期,又接连发生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资本原始积累和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西方资产阶级驾着炮舰,在全球各地掀起殖民掠夺的凶涛恶浪。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舟触风涛”,要晾晒“水渍贡物”,用欺诈和贿赂手段,租占了澳门。随后,西班牙(1575年)、荷兰(1601年)、英国(1637年)、法国(1698年)、美国(1784年)的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