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穿越時空遇見你-大目降老街
緒論-題究
1-1 前言:含有濃厚文人氣息的台南縣市裡,蟄伏著一處綺麗的天地,它走過了從前的熱鬧繁華,體驗了歷史的交替,於是擁有最豐富的文化與特色。而「它」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新化老街。
1-2 動機:
(a)新化老街有著有著80多年的歷史背景。
(b)以歐洲文藝復興的巴洛克式建築而成。
(c)老街曾榮獲選2001歷史建築百選第二名。
(d)街役場曾榮獲2001歷史建築百選第四名,更是台灣唯二的建築。
(e)有豐富的文學素養,如:楊逵文學紀念館。
1-3 目的:
(a)保存歷史記憶,了解建築演變歷史。
(b)藉由古蹟巡禮,以拉近現代人與傳統古物的距離。
(c)凝聚地方認同,激發愛護鄉土的熱情。
(d)認識巴洛克式建築之美。
第二章 地方特色探討
2-1 序論:我們所要展示的地方為新化,台南縣新化鎮舊稱為「大目降」或「大穆降」,乃源於平埔族語「Tavakan」,其意為「山林之地」,原係西拉雅族大目降社聚居生息之地。
2-2 地理環境分析
2-2-1地理位置:東經120度16至23分,北緯22度59分至23度5分。
2-2-2面積:本鎮地處台南縣南部,屬於嘉南平原與新化丘陵的交接地帶。地勢東高西低,西半部為海拔6至25公尺的平原地形,東半部為海拔25至170公尺的丘陵地帶。總面積約62.0579平方公里。
2-2-3氣溫:年均溫約23.2℃
2-2-4雨量:平均年降雨量約1804公釐
2-2-5溼度:年均相對溼度約84.4﹪
2-2-6雲量:年均雲量為7.2
2-2-7氣壓:年均氣壓約1012.1百帕
2-3地方民俗
2-3-1十八嬈:是新化特有的民俗活動,每逢舉辦該項活動大遊行時,各大廟宇無不熱烈參與。在大遊行時,各廟宇都要出動參與,他們著古裝,長袍馬褂,黑色鞋帽,整對遊行。
相傳,大目降「八卦蜘蛛穴」裡的蜘蛛精會土司結網,產生穢氣,造成地方不淨,特別是新年過後,本地婦女往往如同中邪一般,放蕩不羈,社會大眾束手無策,只好求助神明。經馬祖顯靈指點,破除此厄必須請七星眾神明遊街以祈福解厄,在配合善男信女齊心掃除蜘蛛精,才能有效化解。
雖然這只是一個傳奇故事,但在往昔農業社會的環境中,新化的「十八嬈」,成為一項重要的地方活動。不但為新化鎮增添了傳奇故事,更為單調的農村生活,增加了許多樂趣。
2-3-2崙頂擔餅節:新化鎮崙頂里,每當農曆正月二十日,便舉行吃餅活動。家家戶戶都可以領到水果餅,名之為「擔餅節」或「挑餅日」。
擔餅節的由來是崙頂里和許縣岸邊的永康市番薯厝、西勢、新莊四個部落,相傳在清道光二十年左右,由於人丁稀少,聚落居民向他們共同信仰的永康廣興宮「謝府元帥」許願,若生男孩一定挑水果餅、牲禮等答謝,而後將水果餅分送給每一戶人家。久之,竟成為該地的分餅習俗。
2-3-3那拔路祭:每當農曆八月一入鬼門關後,新化那拔、羊林兩里即舉辦盛大的路祭活動,從中午十二點一直持續到下午三點,沿著台二十線的庄社外圍,祭禮排了近二公里長。
2-3-4新化洋仔鬥蟋蟀:蟋蟀,是一種生長在田野裡的昆蟲,俗稱「黑龍仔」或「蟋蟀仔」,而「鬥蟋蟀」本是古時農村一種休閒活動,尤其是小孩子的最愛。這種活動一直保存下來,而能把它「發揚光大」,辦得有聲有色的,當推咱們新化鎮豐榮社區的鬥蟋蟀大會了。這一項具有傳統意味的鬥蟋蟀大賽,到現在已經辦理十四屆了。從此,豐榮社區一年一度鬥蟋蟀比賽,變成咱們新化一場盛會了。
2-4歷史建築-新化老街
2-4-1建築緣起:約當大正年間,當時新化最熱鬧的街道,即屬媽祖宮所在的雙鏈街。本街原為兩排低矮民房,街道僅能容納牛車通行。日本政府遂於大正九年(1920)規劃新化結時,強制拆除老街,拓寬道路,奠定了今日中正老街的基礎,並以方位,區分為東邊街與西邊街。
大正十年(1921年),西邊街住戶林茂己以3000日元的經費,請來匠師建造一座仿巴洛克式的二層洋樓,新化老街首座洋房於是誕生。由於造型精美,氣派華麗,促使鄰里住戶群起效尤。紛紛改建房屋,以巴洛克式建築相連,成為街道特色。商店的名稱或主人家姓氏,以水泥雕塑美化,直至今日,這些泥字大多仍完好如初。
至昭和十二年(1937年),日本政府更進一步以每戶貸款2000元的條件,要求東邊街的住戶興建如同西邊街式樣的巴洛克式洋樓。於是乎,新化老街東西地景相連,成為極富藝術價值的街道。
2-4-2老街憶昔:新化老街共有43間店面,其中38間仍在營業中。目前尚保持初建時營業類型的西邊街商店家僅餘北段的「晉發米榖商店」和中段的「新勝興布莊」。
(a)晉發百年米店:晉發米榖商店,即為本地人所指稱的「米輾」。本店於二次大戰時,曾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