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CNA图文条记3 TCP
[CCNA图文笔记三]TCP/IP参考模型和协议的对应关系
发表于 2012 年 10 月 19 日 由 晴刃
这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TCP/IP参考模型以及在这个参考模型下运行的协议,重点描述ARP协议和TCP协议的工作原理。
文章目录
[*1*].TCP/IP参考模型和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
网络访问层(NetworkAccess)
网际层(Internet)
传输层(Transport)
应用层(Application)
[*1*].TCP/IP参考模型和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
TCP/IP参考模型分为四层,分别是: 网络访问层(NetworkAccess)、网际层(Internet)、传输层(Transport)和应用层(Application)。
ISO/OSI参考模型是在其协议被开发出来之前设计出来的,它并不基于某个特定的协议集而设计,所以具有通用性,但在协议实现方面存在不足。TCP/IP模型是先有协议,模型只是对现有协议的描述,因此和现有协议非常吻合,但它在描述非TCP/IP网络时的用处不大。
TCP/IP参考模型和ISO/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如下图:
下面依次来介绍TCP/IP参考模型这四层的作用:
* 网络访问层(NetworkAccess)
: 这一层的功能包括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将IP封装成帧,提供物理介质的连接,它接收从网际层传来的IP数据报,并将这个数据包通过底层物理接口发送出去。
* 网际层(Internet)
: 这一层的功能主要有三个。
第一: 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本机向外发送),将分组装入IP数据报,填充报头,选择目的节点路径,然后将封装好的IP数据包发往对应的接口。第二: 处理从外部输入的数据报,检查合法性,进行路由选择,如果数据报的目的地是本机,则去掉报头,将IP数据报数据部分提交给上层传输层对应协议处理,如果数据报的目的不是本机,则根据路由表转发。第三: 处理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网际控制信息协议)报文,处理网络路由选择,流量控制等。
网际层上的几个重要协议:
IP协议——主要的功能是实现寻址和转发(根据目的IP地址转发)。这里不做详细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考一本书《TCP/IP详解卷一:协议》,其中我们经常看到的可能就是TTL了,我们ping某个IP或网址的时候会出现下图所示的TTL=XX:
TTL是IP协议中的一个字段,每经过一个路由,这个字段的值就减一。当这个字段是0时,路由就会丢弃这个数据报。其中64是系统设定的一个初始值,这个初始值根据不同系统构架不同,有的是128,有的是256。只要看最后TTL等于的那个值最接近这三个初始值的哪一个(64、128、256),就用哪个初始值去减,即可得出中间路由个数。
IP报头各字段如下图,仅供参考:
ICMP协议——我们常用的ping命令就是使用了这个协议。还有Windows下的tracert命令也是基于这个协议的。IP报头中协议字段为1,就说明这是一个ICMP报文。
上图就是ICMP报文的一个应用,Tracert可以用来显示从本地到目的地中间经过的路由。
ARP协议——这是局域网中应用的最多的协议之一,在局域网中,数据帧的传输是需要封装MAC地址的,而ARP协议的主要作用是在发送数据帧前,根据目的IP获得目的MAC。所以它叫做地址解析协议。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三台PC连接在一台二层交换机上,他们的IP地址和MAC地址如图。
1,此时计算机A要发送数据包给计算机B,首先A要判断B是否与本机处在同一个子网(192.168.1.0)中,如果处在同一个子网,计算机A先在本机的ARP缓存中搜索B的IP对应的MAC是否存在,如果找到B的MAC缓存,则直接用找到的MAC封装帧发送出去。
2,如果A没有找到B的MAC缓存,那么它将封装一个ARP查询包(ARP Request),查询包的源IP地址是A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是B的IP地址,查询包的源MAC是A自己的MAC(AAAAAAAAAAAA),目的MAC是广播MAC地址(FFFFFFFFFFFF)。
3,A封装完后将这个查询包以广播的形式发送出去,这个ARP广播包到达交换机接口1,根据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对广播包进行泛红转发,发往除接收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这里是2和3),这个时候计算机B和C都能收到这个ARP查询广播包。
4,C收到这个ARP查询广播包,它对这个数据包解封装,发现目的MAC不是本机MAC,但是是广播MAC(接收目的地是本机MAC或者广播MAC的数据帧),C解封装这个数据帧并传到网络层,网络层对目的IP进行检查发现目的IP是B的IP(192.168.1.2)和本机IP不同,C放弃对这个数据报的继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全管理人员初复训考核试卷含答案.doc
- 多模态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实践和展望-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开发与应用.pdf
- 电子商务测试题+参考答案.docx VIP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卷(含答案).docx
- 数独的社交互动:与朋友一起挑战数独.pptx VIP
- 大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16”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警示学习教育.pptx
- 2017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pdf
- 医疗服务公司医疗旅游服务合作协议.docx
- 人工智能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山西大学《生物化学》内部题库练习期末真题汇编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