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麦主要虫害的发生与 及防治.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麦主要虫害的发生与 及防治.ppt

小麦主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前言(一);前言(二);小麦蚜虫 小麦吸浆虫 小麦红蜘蛛 麦田地下害虫 黏虫 小麦叶蜂 其它虫害 ;小麦蚜虫的发生与防治;麦长管蚜:喜光照,较耐氮素肥料和潮湿,多分布在植株上部,叶片正面,特嗜穗部。 小麦拔节期开始危害,抽穗后蚜量急剧上升,并大多集中穗部为害,乳熟期达到危害高峰。 ;禾缢管蚜:喜湿怕光,嗜食茎秆、叶鞘,故多分布于植株下部的叶鞘、叶背,甚至根茎部分。小麦拔节期开始危害,穗期危害加重,密植麦田危害严重,有时会上升到穗部危害。;小麦蚜虫的发生与防治;小麦蚜虫的发生与防治;小麦蚜虫的发生与防治;小麦蚜虫的发生与防治;小麦蚜虫的发生与防治;小麦蚜虫的发生与防治;小麦蚜虫的发生与防治;四、发生与环境关系;发生与环境关系;发生与环境关系;发生与环境关系;发生与环境关系;发生与环境关系;发生与环境关系;;草蛉;蚜茧蜂;食蚜蝇;五、防治措施;(二)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麦蛆”、“红虫”、“黄蛆”等均是历史上人们对小麦吸浆虫的称谓。以幼虫吸食小麦汁液而得名。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就将该虫列入要定期消灭的病虫之一。;小麦吸浆虫;麦红吸浆虫分布区:分布于我国黄河、淮河流域主要冬小麦主产区。多分布于沿江、沿河平原低湿地区,如陕西关中的渭河、泾河流域,河南伊河、洛河、淮河流域,安徽淮河两岸及长江、汉水、嘉陵江沿岸的旱作区等。 麦黄吸浆虫分布区:高原地区和高山地带,如青海、甘肃、宁夏、我省伏牛山区的卢氏、栾川、嵩县等地。 ;我省小麦红吸浆虫分布广、危害重,解放后,该虫曾在20世50年代、 20世80年代、20世90年代在河南省有3次大的危害,2005年又在全省大面积严重回升和危害,已成 为影响河南省小麦安 全生产的一大障碍。 ; ;小麦吸浆虫1年发生1代。 4月中旬l0cm土温达l5 ℃左右,小麦进入孕穗期时,幼虫陆续在土表化蛹,蛹期8-12d。 4月下旬l0cm土温达20 ℃左右,正值小麦抽穗期,吸浆虫成虫盛发,并产卵于小麦抽穗后尚未扬花的麦穗上。 ;幼虫孵化为害期往往与小麦扬花灌浆期相吻合。孵化幼虫吮吸正在灌浆的籽粒汁液。至小麦渐近黄熟,吸浆虫幼虫陆续老熟,遇降雨离穗落地入土,在6-10cm深处结圆茧进入滞育 (或休眠)越夏、越冬。;成虫:以7-10时和15-18时羽化最多。早晨和傍晚活动最盛。只在抽穗但未扬花的穗上产卵。 卵:散产于外颖背上方,也有少数产于小穗间和小穗柄等处。 幼虫:孵化后从内外颖缝隙侵入,贴附于子房或刚灌浆的麦粒上吸食浆液。一般麦穗中部的虫量最多,受害最重,下部次之,上部虫量最少。 ;二、吸浆虫回升原因分析 ;二、吸浆虫回升原因分析 ;二、吸浆虫回升原因分析 ;二、吸浆虫回升原因分析 ;二、吸浆虫回升原因分析 ;二、吸浆虫回升原因分析 ;三、田间调查取样技术;三、田间调查取样技术;四、小麦品种抗吸浆虫鉴定;表现抗虫29个品种;表现感虫和高感虫的品种125个;防治策略:提出以保护小麦受害敏感期,杀死有效成虫为目的的防治对策; 防治方法:将防治技术由土壤处理改进为成虫期防治; 防治适期:提出以小麦抽穗50%-80%作为防治适期,便于群众掌握; ;小麦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小麦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小麦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小麦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小麦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小麦田地下害虫的发生与防治;金针虫;为害状 幼虫蛀入近地面根茎部,但根茎部很少被咬断,被害部位不整齐,呈丝状,受害麦株心叶先干枯,严重时整株死亡 ;金针虫危害状;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褐纹金针虫: 在水浇地,低洼过水地,黄河沿岸的淤地。总之,湿地为害重。 沟金针虫: 在干旱、疏松的砂壤地发生重。 ; 沟金针虫3年1代,细胸金针虫2年1代,均以各龄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   细胸金针虫成虫对新鲜而略萎蔫的杂草和作物枯枝落叶等的气味有很强的趋性(诱杀),喜欢取食小麦叶片的幼嫩组织和茎秆折断后流出的汁液。 禾本科作物连作田,虫口数量大。有机质丰富的黏土地细胸金针虫数量多,有机质比较贫乏的疏松的粉砂壤土和粉砂黏壤土地沟金针虫多。;蝼蛄; 华北蝼蛄3年1代,东方蝼蛄2年1代,均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越冬。 初孵若虫具有群集性,成虫具有趋光性、趋化性、趋湿性(跑湿不跑干)。 2种蝼蛄的生活史:冬季休眠阶段(10/下-11/初)、春季苏醒阶段(3-4月)、出窝迁移阶段(4/中下)、猖獗危害阶段(5/上)、产卵和越夏阶段(6/中下-8/下)、秋季危害阶段(9/上-10/上中)。 盐碱地蝼蛄密度最大,壤土地次之,黏土地最少。;;生活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