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麦白粉病的症状 农业植物病理学 教材.ppt
小麦白粉病的症状;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叶片上症状;小麦白粉病的病原物;布氏白粉菌;病菌越夏后侵染秋苗,导致秋苗发病。在冬季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植株下部叶片或叶鞘内越冬。影响病菌越冬存活率高低主要因素是冬季气温和湿度,如冬季温暖,雨雪较多或土壤湿度大,则有利于病菌的越冬。小麦白粉菌可以在东北南部大连冬麦区,以菌丝垫形态在冬麦基部叶片和叶鞘上越冬,但越冬菌源量很小。东北地区春小麦白粉病初次侵染菌源主要来自胶东半岛冬麦区,孢子云从烟台传至沈阳只需9.5h。;传播和侵入: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助于气流传播,而且病菌可借助高空气流进行远距离传播。东北春麦区的病菌主要来自胶东半岛冬麦区,当地小麦白粉菌的分生孢子随偏南气流传播到东北麦区,随降雨沉落到小麦叶片上,并侵染小麦而引起发病。病菌的孢子随气流传到感病品种的植株上后,遇到合适的条件即可萌发产生芽管。芽管的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附着胞上再产生侵入丝直接穿透寄主表面的角质层,侵人寄主表皮细胞,并在表皮细胞内产生吸器,吸取寄主营养。适宜条件下(10-20℃,较高的相对湿度),病原菌1d即可完成侵入过程。 ;再侵染:病菌完成侵染并建立寄生关系后,菌丝即可在寄主组织表面不断蔓延生长,随后在菌丝中分化形成分生孢子梗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由气流向周围传播引起多次再侵染。白粉病潜育期很短,21-25℃时只有3d,整个生育期中再侵染十分频繁。该病一般先在植株下部呈水平方向扩展,以后逐步向上部蔓延。发病早期,病田中有明显发病中心,由此向四周传播蔓延引起流行。河南省春季一般拔节期开始发病,抽穗至灌浆期达到高峰,乳熟期停止发展,病情发展流行呈典型的S型曲线。;发病条件
此病的发生和流行取决于品种抗病性、气候条件、栽培条件和菌源数量等。
品种抗病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对白粉病菌的抗病性差异很大,表现为从免疫、高抗到高感等多种类型。根据抗病性表现,又可把小麦品种对白粉病菌的抗性分为低反应型抗病性、数量性状抗病性和耐病性等。①低反应型抗病性:又称小种专化抗病性,由少数主效基因控制,在菌侵入时迅速发生过敏性坏死反应,表现为反应型级别低(0,0;1和2),如白兔3号、肯贵阿1号、郑州831等。目前国外已经明确的抗白粉病基因有20多个(Pm1-Pm 17、 Pm3 b、Pm3c、Pm4b)和Mld、Mli、Mlk、M/pbl等4个尚未正式命名的抗病基因。我国引进的抗白粉病基因中目前Pm2、Pm2x、Pm4、Pm2+6抗病性表现较好,而Pm9以后的抗病基因尚未引进。;②数量性状抗病性:又称非小种专化抗病性或慢病性,由多数微效基因控制,表现为侵染率低,潜育期长,孢子堆小,产孢量少,病情增长较慢等,如望水白、阿勃、豫麦2号、豫麦15号、小偃6号等。③耐病性:由于植株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光合作用效率高,灌浆速度快等,具有较强的补偿作用,在植株感病后产量损失较小。
;气候条件:气候因素对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影响十分明显,其中又以温度和湿度影响最大。温度对春季小麦白粉病的影响包括3个方面:一是始发期的早晚,二是潜育期的长短和病情发展速度的快慢,三是病害终止期的迟早。如冬季和早春气温偏高,始发期就较早。小麦白粉病在温度O-25℃均可发生,15-20℃为发病最适温度,10℃以下发生缓慢,25℃以上病情发展受到抑制。病害潜育期4-6℃时为15-20d,8-11℃时为8-13d,14-17℃时为5-7d,19-25℃时仅为4-5d。湿度和降雨对病害的影响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干旱少雨不利于病害发生,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相对湿度增加,病害会逐渐加重。虽空气湿度较高有利于病菌孢子的形成和侵入,但湿度过大降雨过多则不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和传播,对病害发展反而不利。;栽培条件:栽培条件如施肥、灌水、播种量和植株群体密度等对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也有重要影响。氮肥施用过多,灌水量大,往往导致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侵染;同时植株生长过于密茂,贪青徒长,叶片幼嫩,而且易于倒伏,植株抗病性差,白粉病发生较重。因此,肥水条件好的高产地块易于发病。但是,如田间水肥不足,土壤干旱,植株生长衰弱,细胞缺水失去膨压,抗病性下降,也会引起病害严重发生。如适期适量播种,氮、磷、钾配合使用,进行合理灌溉,控制适宜的群体密度,则能够减轻病害的发生。;菌源数量:在陕西关中和甘肃天水等地,秋苗发病轻重与越夏地的菌源量有密切关系。而春季白粉病的病情与病菌越冬存活率有一定关系。新疆研究也认为,越冬病叶率对白粉病发生影响很大。在东北春小麦种植地区,病菌不能在当地越夏和越冬,白粉病发生的菌源来自于胶东半岛冬麦区,因此,胶东半岛春季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程度及菌源量对东北地区春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影响很大。;小麦白粉病—病害控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年产8万吨聚甲醛工艺的初步设计.docx
- 3D3S 基本操作手册.pdf
- 2019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化学真题.doc VIP
- 8.铁路工程预算定额 路基工程宣贯讲义.ppt
- 房地产市场报告 -天朗2024年报【在时代洪流的弄潮中 尽显从容-把脉逆周期调解下大的北京房地产市场】.docx
-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田家四季歌》第一课时(共27张PPT).pptx
- 年产25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docx
- 2023徐州市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pdf
- 毕业设计(论文)-反铲式挖掘机工作装置结构设计.doc
- 工程训练(广东工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东工业大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