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翊与平松守彦:“一村一品”发展区域特色产与平松
???主题词:三农问题、县域经济、特色产业、特色产品
注:该文在《沧州日报》、中国经济网发表,已被中国河北经济网、沧州新闻网、慧聪网、海湾世界商务网、?中国地方经济网、中国一村一品网、中国三农报道、新农网等媒体网站转载。
?在今天的沧州,县域特色经济异常活跃,并超越中心城市,成为沧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力支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追溯这一特殊经济现象的成因,人们不难发现,这其实与沧州1984年就开始推行的“一村一品”发展模式,有着非常直接和密切的历史与思想渊源。
“一村一品”??提供了一种产业发展思路和模式????最早诞生于日本大分县的“一村一品”运动和“一村一品”何以在中国最早沧州?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现供职于市发改委的王翊。???黄骅羊二庄陈刘庄曾为一介村夫的王翊,从1977年起即通过收音机收听京、津广播电台的日语讲座,自学日语。1983年2月的一天,他从日本NHK华语广播中得到一个信息,日本大分县知事平松守彦(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奖”“十大国际友人”)有感于战后青壮农民蜂拥入城,乡村经济日渐衰颓的现状,成功地推行“一村一品”运动……一心想为家乡发展出力的王翊就大着胆子给这位知事写去一封信。5月,他接到平松先生的回信和赠书。8月,王翊自费参加了由上海市原市长汪道涵邀请平松守彦来华所作的“一村一品与技术密集城”报告会,并当面与平松知事请教。王翊在有关人士协助下翻译了这本书,并向当地政府领导提出了发展“一村一品”、振兴农村经济的建议。所幸这一建议受到时任团地委副书记单玉基的首肯,他开阔敏锐的思维,感到这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种战略思想,又引发了他的“一村一宝”理念,立刻推荐给了行署专员郑熙亭,得到高度重视和采纳了这一建议。并以沧行署发出沧署[1984]14号文,《在全区关于开展“一村一宝”、“一村一品”、“一人一条建议”活动的通知》,并号召全区向王翊学习。时任专员郑熙亭同志还亲自在沧州日报、河北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活动在各县全面展开,并成立了“三个一活动办公室”。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仅1984年到1985年挖“一宝”1800个,开发“一品”900多个,征集好建议2000多条。
开展一村一宝、一村 一品、一厂一品、一人一技一计活动,它是一个地域、一个县、市乃至全国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也是一个县乡村的具体实施措施,既有宏观战略意义又有微观意义。
从1984年沧州地区开展“一村一宝”、“一村一品”、“一人一计”活动以来,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这也是在全国最早。目前全国有许多地方政府组织倡导开展了类似的活动,达数十万乡村,已成为振兴地方农村经济的重要活动形式。
????现已离休在家的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郑熙亭,至今对当年的这段经历记忆犹新。凭借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当年任行署主要领导的他对单一经营给“三农”带来的害处可谓体会颇深。???“除了开展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一齐抓之外,如何搞好计划经济指导下的商品经济?那时感觉自己只是一个‘门外汉’!‘一村一品’明确叫响了商品生产,是对农民开展商品生产的大发动,王翊的建议使我豁然开朗。”????凭着对现代化事业追求的执着,求贤若渴的郑熙亭开始大胆破格提拔任用干部。一是具有高管水平、善于了解市场、打开市场、使沧县化工二厂起死回生的厂长提拔为沧州地区经委主任(后为秦皇岛市副市长);二是向省委考察组推荐了偷偷支持百姓搞皮毛交易的肃宁县尚村公社书记,使之很快提拔为沧州地委常委。????也就是这时,正苦于寻找商品经济发展突破口的郑熙亭,十分敏锐地捕捉到“一村一品”这个工作抓手,并亲自部署调度,正式发出了沧署(1984)14号文,《关于在全区开展“一村一宝”、“一村一品”、“一人一条建议”活动的通知》。???“各县还专门为此成立了‘三个一’活动办公室,从发展种植、养殖业开始,当时叫做‘两白四宝’(‘两白’是指小麦、棉花,‘四宝’是指小枣、鸭梨、水貂、对虾),重点是对这些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据王翊的统计资料,“仅1984年到1985年就挖掘‘一宝’1800个,开发‘一品’900多个,征集好建议2000多条。”?? ?作为当年“一村一品”活动的参与和见证者,时任行署秘书科长的市政协原副主席武金琢,系统地分析了“一村一品”之所以在沧州顺利推开的时代背景。????据他回忆,当时沧州提倡“一村一品”的出发点是靠优势资源和特色增强竞争力,主要是从农副产品的加工业开始的。因为这在当时可说是已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一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一是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可以自由选择市场需要的特色产品种植;再就是非公企业刚刚兴起,商品经济有了一个新的发展渠道,由于不受所有制限制,有力于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当时由于是瞄准市场需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