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音韵常识教学文稿.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音韵常识教学文稿.ppt

音韵常识;一、语音史的分期与音韵学的分支;二、现代汉语的语音;三、中古语音;清浊:古人关于声母发音方法主要有“清” “浊”和从它衍生出的“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清:发音时声带不颤动是清音。 清音分为两类:不送气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是“清音”,又叫“全清”;送气的塞音和塞擦音是“次清”。 浊:发音时声带颤动是浊音。 浊音分成两类:一是“浊”,又称“全浊,指不送气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一是“次浊”,包括鼻音、半元音、边音。;2、韵母方面 ①韵 韵类 韵目 韵:中古韵书中主要元音、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组成的音韵单位,叫作“韵”。如《广韵》有206韵。 韵类:韵书的每个韵中,后人根据反切下字的系联,得到不同的类别,这就是韵类。 韵目:韵书中每一个韵有一个标目字(或称代表字),即是韵目。;②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阴声韵—指开韵尾和元音韵尾的韵 阳声韵 —鼻音韵尾的韵(-n、-m、-ng尾的) 入声韵—收塞音韵尾的韵([-k]、[-t]、[-p]收尾) ③呼  开口呼:凡韵头不是[u]或不以[u]作主要元音的韵母。 合口呼:凡韵头是[u]或以[u]作主要元音的韵母。;3、声调方面;入声字辨析 (一)肯定法: a.声母为b、d、g、j、zh、z,声调为阳平的字,都是入声字。 b.声母为d、t、n、l、z、c、s,韵母为e的字,都是入声字。 c.声母为k、zh、ch、sh、r,韵母为uo的字,都是入声字。 d.声母为b、p、m、d、t、n、l,韵母为ie的字,都是入声字(“爹”字除外)。 e.韵母为üe的字都是入声字(“嗟”、“瘸”、“靴”除外)。 f.声母为f、z、c、s,韵母为a的字都是入声字。 g.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凡声符为入声字的,大部分也是入声字。;(二)否定法: a.凡是有鼻音韵尾n和ng的字,不是入声字。 b.读zi、ci、si三个音节的字,不是入声字。 c.读uei音节的字,不是入声字。 d.读uai音节的字,不是入声字(少数除外,如“率”字等。) e.声母为m、n、l、r,而读阴平、阳平或上声的字,不是入声字。 f.韵母为er的也不是入声字, g.韵母为ai、ei、ao、iao、ou、iou的字,大多数不是入声字。 ;常用入声字表(平声字) ;ie:鳖、憋、别、蹩、撇、瞥、跌、???、迭、碟、蝶、牒、谍、垤、耋、瓞、贴、帖、捏、接、揭、结、疖、睫、捷、劫、接、孑、桀、傑、杰、羯、竭、节、诘、截、结、袺、洁、拮、桔、切、歇、蝎、楔、脋、协、挟、颉、襭、絜、噎 ue:绝、厥、蹶、掘、橛、决、诀、抉、矍、攫、倔、崛、爵、嚼、脚、钁、觉、角、桷、珏、谲、蕨、觖、阙、缺、靴、薛、削、学、曰、约 -i:汁、织、只、掷、絷、执、姪、侄、值、直、植、殖、埴、职、踯、摭、喫、湿、蝨、失、十、什、拾、实、食、蚀、识、寔、湜、石 i:逼、劈、霹、滴、的、嫡、镝、笛、迪、敌、狄、荻、翟、籴、滌、觌、踢、剔、屐、积、激、击、集、辑、急、级、汲、伋、芨、疾、蒺、吉、即、棘、亟、殛、极、脊、鹡、籍、藉、瘠、七、漆、戚、吸、息、熄、悉、膝、蟋、惜、腊、夕、析、淅、晰、皙、锡、裼、昔、习、袭、隰、媳、檄、覡、席、蓆、揖、一、壹 ;u:扑、仆、匍、菩、濮、仆、弗、绋、绂、黼、芾、拂、福、蝠、幅、辐、服、鵩、伏、茯、匐、督、独、读、牍、犊、渎、椟、毒突、秃、凸、卒、镞、族、足、俗、术、竹、筑、逐、舳、蠋、烛、出、叔、秫、叔、菽、孰、熟、塾、淑、赎、毂、窟、哭、忽、惚、核、鹘、斛、槲、縠、鹄、屋、橘、菊、鞠、掬、局、侷、跼、屈、诎、麯、曲、戌 ai:掰、白、拍、塞、摘、择、宅、翟、拆 ei:勒、贼、鱡、塞、黑 ao:剥、薄、雹、凿、着、勺、芍、貉 iao:嚼、削 ou:粥、轴、妯、熟 iou:六、宿 ;四、上古语音;古无轻唇音 钱氏认为上古无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读非敷奉微的那些字,在上古分别读作重唇音帮滂並明。 谐声材料如,“古读冯为慿,本从冰得声”,“古读發如撥”,“古读汾如盆”。假借如,《左传·襄公廿四年》:“部娄无松柏。”《说文》:“附,附娄,小土山也。《春秋传》曰:‘附娄无松柏。’” 经传异文如,《诗经·邶风·谷风》“匍匐救之”,《礼记·檀弓》引作“扶服”,《家语》引作“扶伏”。;古无舌上音 钱氏认为上古没有舌上音知彻澄,中古读知彻澄的字,在上古分别读作舌头音端透定。 如:“冲子”犹“童子”,“古音‘直’如‘特’”,“‘但’‘直’声相近”,“追琢”即“彫琢”,又写作“敦琢”,“古读‘池’如‘泥’”,“古读‘沈’如‘潭’”等,上述冲、直、追、池、沈等字,在中古读舌上音,钱氏认为这些字在上古应一律读作相应的舌头音。;王力先生的上古聲母系統 ;2、上古的韵部 上古韵部,指两汉以前的语音依照能否在一起押韵的情况而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