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纵隔感染 合肥三院胸心外科岳庆峰 定义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纵隔呈矢状位,位于胸腔正中偏左,上窄下宽,前短后长 纵隔不是器官,而是一个解剖的区域。 纵隔的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两侧为纵隔胸膜,上界为胸廓上口,下界为膈。正常情况下,纵隔位置较固定。一侧发生气胸时,纵隔向对侧移位。 解剖4分法 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体下缘的平面,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划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 临床三分法 临床上多采用三分法,即以气管和支气管的前壁以及心包后壁为界分为前纵隔和后纵隔又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 病史采集 按病因分类,纵隔感染可分为自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自发性纵隔感染:常为纵隔内淋巴结的化脓性感染或寒性脓肿溃破所致。 继发性纵隔感染:胸部开放性创伤或贯穿伤引起的化脓性感染;纵隔内器官破裂导致继发感染;颈部和腹膜后间隙感染蔓延致纵隔。 按病理和病程,纵隔感染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类: 慢性纵隔感染:一般由炎性肉芽肿所致,如结核或霉菌感染; 急性纵隔感染,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起病急,形成纵隔蜂窝组织炎,为继发于器官破裂、心脏手术后或颈部感染的扩展。 症状 常表现为颈根部红肿、疼痛、高热、寒战、乏力 或有胸骨浮动、胸骨切口有气液溢出及颈部或前胸部广泛皮下气肿等 物理检查 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面色、全身系统检查。 专科检查:颈部:颈动脉、颈静脉、气管;胸壁:伤口、皮下气肿;心、肺、肝、脾。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小便、大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影像学检查:胸部平片;胸部CT;胸部B超 诊断要点 病史:有纵隔、食管手术、食管镜检或纵隔穿透伤史,可有颈部、肺、胸膜腔或心包感染病史。表现为颈部或胸骨后疼痛、高热、寒战。 体征:颈胸部皮下气肿、压痛、胸骨正中切口皮下水肿,或胸骨裂开等。 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增高。 影像学检查:胸部平片可见上纵隔阴影弥漫性增宽,双侧纵隔边缘呈垂直状增宽,向上可超过肺尖,炎症扩散时可有双侧胸腔积液,亦可引起纵隔胸膜粘连增厚。 CT扫描检查可见纵隔内有液体。 鉴别诊断 胸腔感染。 急性心包炎。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纵隔肿瘤。 治疗原则 全身治疗: 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 加强营养支持,多次输入新鲜血或血浆。 因纵隔脓肿压追或胸骨裂开造成呼吸困难者,应作气管切开及辅助呼吸。 局部治疗:纵隔感染已形成脓肿者应尽早切开或拆开原切口,彻底引流。 前肿隔脓肿应作胸骨上横切口。 后纵隔脓肿应用颈段食管暴露切口。 胸骨正中切口感染应早期彻底清创,再用钢丝固定,由胸骨上窝置管持续滴注抗生素溶液灌洗,胸骨后与心包置放引流管引流。 疗效标准 治愈:脓肿清除,症状及体征消失,伤口愈合。 好转:病情明显好转,稳定,感染局限转为慢性。 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出院标准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