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旅游业发展历程特点及趋势台湾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发展旅游业,在大中华地区算是最早有计划地发展旅游的区域,台湾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台岛自身发展旅游的特色之路。台湾旅游业发展历程(一)起步阶段(1956 年—1978 年):入境旅游市场逐步开放和境内旅游市场缓慢发展1956 年台湾成立了“台湾地区观光协会”,同年开放海外台湾居民与华侨入境旅游,标志着台湾现代旅游业的开始。1957 年台湾当局制定了第一个“发展观光事业三年计划”,旅游观光的硬件和软件也不断得到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来台旅游1956-1978年台湾入境旅游人数及创汇统计表 年份 入境旅游人数(人次) 比上年增长(%) 旅游创汇 (百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56 14974 \ 0.10 \1957 18159 21.275.20 5100.001958 16709 -7.995.37 3.271959 19328 15.670.62 -88.451960 23636 22.291.16 87.101961 42205 78.562.52 117.201962 52304 23.931.84 27.001963 72024 37.702.45 33.151964 95418 32.577.02 186.531965 133666 39.9910.62 51.281966 182948 36.8720.42 92.281967 253248 38.4334.08 66.901968 301770 19.2064.72 89.911969 371473 23.1066.78 3.181970 472452 27.2089.71 34.341971 539755 14.30\ \1972 580033 7.50\ \1973 824388 42.10\ \1974 819771 -0.60\ \1975 853140 4.10\ \1976 1008126 18.20\ \1977 1110182 10.10\ \1978 1270977 14.50\ \注:根据台湾《“中华民国”年鉴》[1]和《“中华民国”经济年鉴》[2]整理 在台湾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台湾民众的收入与消费能力也迅速增加,随着岛内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日益改观,台湾居民的岛内旅游热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慢慢显现。1969 年台湾当局颁布了《发展观光条例》,以该《条例》的颁布为起点,在台湾当局积极采取多项措施的推动下,如举办“公务人员休假旅游示范活动”、开展 “万人国民旅游活动”、修建大众化的国民旅舍等,台湾居民岛内游开始发展起来。在此阶段,台湾当局为发展旅游业主要做了以下三件事: 一是健全各级各类旅游管理机构,规范管理和引导旅游业的发展。该阶段成立的旅游管理机构按其来源和功能不同,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台湾当局主管机构。在“中央”层面,于 1960 年成立了“交通部观光事业小组”(如今“交通部观光局”前身),主要负责全台湾观光事业的统一规划事项,并督导地方观光机构及民间观光组织,其后于 1968 年成立了“‘行政院’观光政策审议小组”,加强对台湾全境旅游事业的管理和指导。在地方层面,于 1956 年成立了“台湾省观光事业委员会”、1968 年成立了“台北观光事业管理处”,对地方旅游事业进行管理和指导。第二类为民间组织,主要是各地成立的协会和公会。如 1956 年成立的“台湾地区观光协会”,1964 年成立的“‘中华民国’旅馆事业协会”,1969 年成立的“台北市旅行业同业公会”,1970 年成立的 “‘中华民国’观光导游协会”等。第三类为公营事业观光机构,该类机构主要是为号召台湾公营事业机构配合发展旅游业而设立的,如“石门水库管理局观光课”,“台湾省公路局公路观光事业发展委员会”等。这些机构的设立,有效地促进了台湾旅游业的发展。 二是制订各种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如前所述,1957 年,台湾当局制定了第一个“发展观光事业三年计划”,对全境的旅游事业进行规划。 1969 年又颁布了《发展观光条例》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台湾居民岛内旅游的发展。 三是加强台湾地区的旅游接待能力。在旅馆建设方面,台湾当局大力鼓励民间投资与参与,一方面对现有的旅馆规模进行扩充,使客房数量增加,另一方面转变经营方式,由完全的家族式经营向现代化经营方式发展。到 1970 年,台湾已有国际观光旅馆 14 家,客房 2455 间,一般观光旅馆 78 家,客房 5806 间,基本能满足旅游者的住宿需求,虽然在 1974 年-1976 年间,台湾当局颁布的旅馆禁建令阻止了旅馆业的发展,但经过 1977 年和 1978 年的放开建设,到 1978 年末,旅馆又能满足游客住宿的需求了。在旅行社建设方面,不断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