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论德育的途经和方法_文档.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论德育的途经和方法_文档

浅论德育的途经和方法 鱼峰小学 蒲文林 德育工作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它的功能是让人由乱到治,由粗鄙到高尚,由愚昧到文明。对少年儿童进行德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学校是育人的主要阵地。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学校工作的归宿,这正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要以人为主体,以人的尊严,人的精神,人的心灵,人的个性张扬和生命关怀根本,以培育人的美好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终极目标。反思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现状,我们无不遗憾地发现,在德育工作这一重要领域,却存在许多误区,以德育为首的方针、口号振聋发聩,但被“应试教育”吞噬了。又加之学校外部环境恶化,使学校成了德育的孤岛,这就导致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低效甚至无效。2002年2月,清华学子刘海洋残害狗熊,云南大学马加爵制造的2·23惨案,靠人资助的大学生却挥霍无度……,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德育工作应该真正重视并落到实处了。德育工作光靠学校是不行的,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德行”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每个家庭的父母必须德高品正,方能使孩子的心灵洁白无瑕,为以后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家长素质还不太高,家庭教育内容失当,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比较典型的就是棍棒教育,这在文明的国度是绝对禁止的做法,再加之我国留守学生众多,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因此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一些问题,而且正在造成恶性循环,其后果不堪设想。我国应设立专门的家长学校,对未来的家长进行培训,普及家教知识,传授家教方法,毕业后方可生育,而且要把学到的家教知识和技能真正做到灵活运用,只有这样,家庭教育才能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培育孩子的任务。 二、社会德育 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一大环境中。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是受到环境的影响,是环境造就人。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模仿和从众心理,少年儿童更是如此!因此要求社会这一大环境,必须纯净,不能有任何污浊。如果社会上人人讲诚信,个个奋发向上,那么就不会出现欺诈和堕落的人,一旦有一个人越轨,就可能出现一批人越轨。遗憾的是国人素质还有待提高,整个社会环境还有待改善,国人在国内外乱扔垃圾、乱吐痰、乱写乱画,乱穿街道的行为,随处可见,这是不争的事实。国内厕所里有“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来再匆匆,去也冲冲”的警示语。据说国外一些公共场所提倡文明卫生的警示语还特别用中文书写,由此可见一斑。个别官员的虚伪贪腐行为对社会道德肌体的伤害最深。因此德育工作中欲正校风必先正民风,欲正民风必先正官风,这是政府亟需开动脑筋,花大力的事情。如果风气正了,产生良性循环,那么国人的素质和社会道德水平将大大提高。国人形象高大完美,堪比欧美。 三、学校德育 首先必须淡化考试,真正做到德育为先,先“德”“体”再“智”、“美”,给学生自由发展特长,兴趣和爱好的广阔空间。这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 第二、必须重视并认真上好思想政治课,坚决摒弃思想政治课为豆芽课的观念,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道德规范告知学生,并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奖惩到位。 第三、重视情景德育,这种模式就是组织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深刻体会,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情景德育突出主体性,强调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完整意义上的人,作为有独立人格的人,而不是受教育的机器。情景德育注重感悟性,强调心理内化,它要求用心去体验,去感悟,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将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情景德育体现飞跃性,强调思维的飞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帮助学生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屡次飞跃中形成正确思想,培养高尚情操。传统的道德说教枯燥无味,收效甚微。情景德育重在振憾心灵,其效果非同寻常。 情量德育的实施重在创设情景,模拟现实生活。许多发达国家采用这种模式来进行德育。美国某所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养成关爱他人的习惯是这样做的。将一部分学生缚住手脚,置于轮椅上,推之于繁华闹市,将另一部分学生蒙蔽双眼,引之于繁华闹市,让他们都乞讨为生。让他们充分体会视力和肢体残疾人的苦难。由于有亲身经历,残疾人的艰难必将让他们刻骨铭心,他们的爱心必将在体验中升华。我们完全可以向美国学习这种德育方法,举一反三。比如,我们为了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艰辛,让他们学会感恩,可让孩子们来“当”几天父母;为了让孩子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苦,学习红军不畏艰苦,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可创设情景让学生长征;为了让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养成爱惜粮食和他人劳动成果的习惯,可让学生亲自参加劳动,或让学生“享受”饥饿之苦。为了让学生节约水资源,可模拟水资源匮乏时的情景,体验无水的生活,等等,不一而足。国人太溺爱孩子了,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